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案例/亲子与情感

在管与不管之间,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浏览量:1960      发表时间:2022-11-07


1

有一件事,一定要好好说说。
每次我在文章中提到要给孩子们一些自己的时间,不要占得太满,不要怕孩子无聊,就会有留言说:

“难道孩子就不需要管了吗?就让他们为所欲为?”
“就是要这样,释放孩子的天性,父母就不应该管。”



在管与不管之间。
在释放天性和规则管束之间。
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真正关心孩子心理成长的父母,肯定常常听到这几个词:“爱与自由”、“规则”、“散养”、“无条件的爱”等。
 
养育孩子,的确不是喂饱了就行,需要了解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谈谈散养。
 

2


只要谈到散养,肯定绕不开“自由教育”。
法国思想家卢梭,也许不是最早提出要让孩子自由发展,顺应自然本性的人。
 
但肯定是影响力最大的,在卢梭看来,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
 
但是不管怎么看,这都跟散养没关系。
也没有说父母不需要管,只要让孩子自由成长就行。
 
所以,不能将散养等同于自然教育。

而很多人却打着自由教育的牌子,说散养就是好。

 

结果呢,当孩子在外边推倒其他孩子时,说他们就是这样,天性顽皮,还是个孩子。

 

当孩子说阅读没意思,就让他们去玩手机,只要孩子开心就好,你看他们玩手机时多听话,多开心。

 

当孩子对着家里的老人吼着骂着时,也觉得没事,孩子只是心情不好,要接受他们的情绪,大人不应该计较。

 

面对那些才艺课程,孩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停止,反正听孩子的。

 

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在椅子上蹦跶,甚至脚踢电影院的大屏幕,也觉得这是孩子在探索世界而已,不需要管。

 

……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常见。
这样尊重孩子自由,遵循天性的“散养”方式,正在伤害着孩子。


3

假如你不管孩子,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有很多父母说,我就不管孩子,让他自由的玩耍。
每天让他吃饱喝足,能健康平安地生活下去就行。
其他的一切看天意和他自己的造化。
可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今年中考后,有一个亲戚说自己肠子都悔青了。
两夫妻一直在外边开店,想多挣点钱给孩子将来上学用。
可是儿子读了中学后就变了,空闲时间只顾着去外边跟朋友玩、放假就是看电视、玩手机……
根本就没有主动学习。
 
自己因为太忙,又觉得不想儿子上学太累,只要他开开心心的就行。
也就没有管太多。
结果三年过去了,连最普通的高中也没考上,读职校更不放心。
因为发现他根本就无法管理自己,再去职校玩手机、交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该怎么办?
他说自己真的很后悔,为什么就没想过去管他一下。
还想着他长大一点就会懂事的,能自己管好自己。
 
可事实呢?
 
每个孩子在真正学会自律之前都需要“他律”。
就是说父母需要帮孩子走过一段很长的路。
 
这件事我也是深有同感。
我觉得自己小时候总是被奶奶管着。
当小伙伴们在玩电动、打扑克或者玩其他游戏时,她会因为劳动时间到了而把我叫回去,然后下地干活。
 
我真的很不情愿,没少挨骂挨打。
可还是听她的安排,毕竟我也能干很多活,她也需要我帮忙。
 
到了中学,我就能自己先跟她商量,自己来安排干活的时间和玩耍的时间。
基本都是听我的,不再被她催着喊着。
 
当然,我并不提倡对孩子打骂来让他们听话。
而是觉得,在孩子自律之前,父母需要管。
 
还有很多孩子学围棋或者乐器,就因为看到有趣就会想去学。
可结果发现学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松。
就想打退堂鼓了,想方设法说自己不学了。
 
这时,有的父母也会放弃,不学就不学。
随着孩子的性子,听孩子的。
 
其实,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不管是阅读还是运动,或者学哪一门才艺。
真的要做好,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
 
小小鱼养成阅读习惯之前,我们几乎三四年里天天陪他阅读。
如果真的让他们自己翻一本书,说不好看就不看。
然后就算了。
那这个孩子是不会爱上阅读的。
 
孩子的控制力、注意力都比较差。
所以更需要父母的引导,一旦养成了习惯,并且让他们尝到了坚持的甜头后。
就不会再轻易说放弃。
 
如果孩子从两三岁到10岁,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下子学这个一下子学那个。
这个孩子就很难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
而这背后,往往是缺乏了父母管教的关键一环。


4

那些不顾不管的孩子,并不是真正自由的孩子,而仅仅是藐视规则、行为放纵而已。
 
你看到他们看上去好像自由自在,散漫任性。
这样就是最好的成长状态吗?
 
老家的一位中学老师说他教的几个学生,家里从来不管,学校管不住。
天天骑着摩托车在操场上转,轰鸣的声音响遍学校。
聚在一起抽烟、打架,对看不惯的同学拳打脚踢,对老师的劝说置之不理。
 
后来有一个孩子还没毕业,就在一场群架被砍成了重伤。
后来还被警察带去调查了很久。
 
他们觉得自己很酷,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
甚至很多同龄孩子都羡慕这种生活。
可一旦进入社会,他们拿什么来立足?
父母也一直提心吊胆地生活着。


5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父母会这样“散养”自己的孩子呢?

大概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心理缘故,自己小时候被过度管束的。

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住着一个孩子,我们在养大自己孩子的时候,也会对比自己的童年,也会跟自己内心的那个孩子对话。
 
如果小时候被父母管束地太严,往往会想着让自己的孩子放松一些,被管得少一些。
这样自己内心会感到一种平衡和满足。
 
就好像那种自己小时候受过苦,生怕自己孩子受苦的父母一样。
 
所以如果自己有这种心理,一定要去分析,进行自我调整。
不要因为这种心理而影响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
 
还有一种是观念的影响,就是认同这种育儿理念。
可在实际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过度地看重自由而忽视规则。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什么该管,什么不要管。
我们无法细致到每一点,但是也要有一个大的方向。
大方向对了,就不会有问题。
 
对孩子而言,应该是:有心灵的自由,在行为上,能考虑规则。
 
意味着孩子能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达。
而且他们不受父母控制,而是被引导,自律能不断建立起来。
因为自由的核心并不体现于外在形式上,而应从自由中内化孩子高度的规则感。


这是很难的,如果孩子有一天能做到自律,那无疑是父母给他的最好礼物。
而且父母自己也可以轻松很多。

对父母而言,应该是:足够尊重孩子,却也会管教孩子。
意味着会尊重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安排学习。
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一些兴趣课程,并且能鼓励孩子一直坚持下去。
 
我理解的真正自由的教育,它是爱的教育。
 
爱在心理学上,是一剂良药。
它能治疗一切的心理问题。
 

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下,很多心理情结就会消失,很多问题就会消失。


而且你会发现,自由与规则其实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
不要担心一管就伤害孩子,立规矩会束缚孩子。

其实,只要真正爱孩子,有效的管束和规矩,对孩子的成长是必须的。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