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专栏/王宇

心理疾病是否和原生家庭有怎样的关系?

浏览量:1917      发表时间:2023-05-26

“原生家庭”这个词大家已经不再陌生,近年来关于它的讨论热火朝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患有心理疾病,往往是和他的成长经历和原生家庭息息相关。也有的人认为所谓的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问题是站不住脚的,父母把你生养大你出现问题再来责怪父母是一种不孝的表现。那患有心理疾病是否和原生家庭有关系呢?其占比又有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同了解原生家庭: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医治。
今天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找我咨询的两个男孩在此都出现了问题。其中,一个男孩是初中三年级,主要问题是学习、考试压力大,其次表现出抑郁和社交问题,在社交关系中比较敏感,担心他人不喜欢自己。当我和他谈论到为什么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求这么高时,他说到了妈妈的原因。了解到,在他小时候父亲在外工作不在家,母亲一个人带着他,他从小也很乖巧。当他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妈妈就会发火责骂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初中。但到了初中,虽然妈妈不再对他有什么要求,可自己似乎把妈妈的要求内化了,所以我学习压力大、不允许自己考的不好、不允许自己失败让妈妈失望都是源自于一种对自我的要求。那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爸爸,就是暴君。之所以用这个词,是因为我爸爸很容易因为很小的事情或在外的不开心,一回到家就对我进行打骂,出于此我也经常和爸爸冷战,在家里我们很少讲话。就在几个月前,我在上初三的时候,他就因为很小的事情把我打到医院里。讲到这里,我们可以根据事情的缘由分析出,这个男孩为什么会在社交中放不开?是因为在家里缺乏温暖和鼓励。当一个人缺乏温暖和鼓励的时候,他的内心中就像是没了根基,这样的人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内心就会缺乏力量,害怕他人不喜欢自己。所以当我们缺乏原生家庭的包容和关爱时,我们的内心就会缺乏力量。当我们内心缺乏力量的时候,他会充满恐惧,害怕不被他人喜欢、害怕自己考不好、害怕自己让父母失望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男孩的心理问题和爸爸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我便邀请了他的父亲一同展开咨询。

那第二个男孩是大学四年级的一名学生,按照正常来说,一般大四的学生或是准备考研、或是准备工作,而他却把自己封闭在家里,每天与电脑游戏作伴。经过了解,发现他的父亲小时候也不在家,母亲对还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并且自身的情绪也时常阴晴不定,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对孩子责骂。在这里,我们不要一位一个躺平的孩子是没有追求的,通常他们是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和追求的,那为什么最后他们什么都不做呢?是因为他们一旦出去很有可能就会犯错,会达不到要求和家人的希望,所以用躺平来逃避,逃避父母的失望和自己对自己的苛刻。在近几次和妈妈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到妈妈是一个很要强、有主见的女人,但在治疗中我们也发现一种现象即当父母很要强的时候,对孩子来说反而并不是好事。当父母有很强的主见时,孩子反而没有主见;当父母很强大的时候,孩子反而会很弱小,表现出一种很强的依赖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扮演一个很强大的父母,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在你身边就很难找到一种存在感,就算孩子表现的再好,在父母眼里只不过是一种及格;那如果父母自身没有那么优秀和要强,孩子只要取得一点点的成绩就可以得到父母的肯定。但这个男孩在父母身边,很难找到鼓励,更多的反馈是你不够好,你还不行等等一类不要放松的话,所以,当处于这种没有安全感和不认同的环境下时,孩子自身就会逃避竞争,害怕失败,进而导致目前状态的发生。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人有心理问题,其实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是非常大的,在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基本焦虑,内心深处的恐惧中,我提到过病态父母的类型。那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做一个分类。首先,我为什么会用病态父母这个词呢?这并不是在反传统,我们想一想,其实父母也是人,他并非是因为有了你而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他们曾经也是一个孩子,内心也会有伤疤,并不是完美的。那如果恰好你的父母有童年对爱的缺失和某种心理问题的话,那他很可能会把他身上的一些问题和病态的地方带入到你和你的教育之上。那第一类父母就是焦虑型父母,那有的父母他本身就患有焦虑症,内心会非常缺乏安全感。如果我们恰巧有一个这样的父母,那么在我们的父母眼中这个世界是很可怕的,周围的人也充满风险,如果我们的父母是这样,那我们又改如何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呢?慢慢的我们的父母的不安就会内化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自己也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可怕的,周围的人是不可信任的。那在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会被这种小概率事件而恐慌。就像之前的那位患者,他的爷爷是医生,因为医生见过了太多生离死别,就对这位患者百倍关心,喝水怕噎着,吃饭怕撑着,而他也不出所望,在长大之后有了强迫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原生家庭和心理问题是有关联的。比如,还有的患者患有疑病症,总是害怕自己会生病,深入了解时发现,这和他的爸爸小时候就疑病有关,父亲总觉得自己小时候心脏不好,害怕脑子里长瘤等,在小医院诊断很不放心,去正规医院检查,一查就是五六年。结果长大之后,他却成了父亲的样子。还有一个焦虑患者,处于焦虑状态时她正好怀孕,而由于她十分担心自己的焦虑会影响到孩子,后来等孩子出生,她就告诉自己的孩子说,千万必要被他人摸到,万一有细菌怎么办等等。我们思考一下,这个孩子从小就在妈妈的过度保护下长大,而他妈妈的思想有表现出了一定的极端和敏感,那这个孩子的想法又会如何宽广呢?如何才能有安全感呢?这就是焦虑型父母。

还有一类家长属于控制暴君型。正所谓控制暴君即是管控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不能忤逆家长的要求,一旦违反忤逆就会在情感和生理上给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会认为这是孩子自己的错。所以有人在评价自己的爸爸妈妈时会用到一个词叫暴君,就好像说自己的一切都是由爸爸或妈妈做主,不能够违反,观点不一致除了争吵有时候父母还会让他下跪和打骂。所以如果有一个暴君父母的话,在内心我们也会产生很强烈的不安全感。第三类家长就是恐怖教育型,什么叫恐怖教育即是告诉自己的孩子要达到自己的意愿,如果做不到就会有严重的后果如不好好学习就要捡垃圾等情况发生。我这里的一位女性患者因为考试没有考好,他父母就召开家庭会议说到:“就你这样,以后要是出去工作也就是个废人,自己也养活不了自己。”那么我们想一下,父母的这种恐怖教育会内化到我们的内心深处,那我们也会认为如果我们不优秀、不完美是不能活下去的,那么一旦我们失败,这个世界无法接纳我们或者包容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也不会有安全感。那我们要区分什么是有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爱,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认为父母是爱我们的,但其实我们细心发现可以了解,原来爱是分两种的,一种是物质层面的爱,还有一种是精神层面的爱。根据这两个的排列组合,会有很多种感受不同爱的方式。当我们的父母只有当我们优秀、完美、成绩好的时候才能爱我们时,这是爱,但这叫作有条件的爱,而真正健康的爱是无条件的爱。只有当我们获得无条件的爱时,我们的内心才会有真正的安全感,就好像是一个患者跟我讲过的事,在他看过的一个视频中,视频中的母亲说到无论你是考清华还是烤地瓜,妈妈都爱你,那你想在这个孩子的心理孩子是没有压力的。那翻过来,如果家长说只有孩子考上重点、优秀才能爱他,那这样的孩子就会害怕失败,害怕自己考不上一本,那他的内心就会有一种不安全感。

父母的三观也会影响我们。父母作为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我们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就好像今天的一个男孩,在做治疗的时候他说到自己有强迫症和焦虑症,他害怕别人欺负他,害怕自己会死会发疯,害怕类似充电器爆炸的任何事情,怕很多在我们看来的小概率事件。那他为什么怕呢?因为他没有安全感。在他小的时候,他的奶奶是个势利眼,只有你上了本科,成功了发财了才是优秀的被他人看得起的。他在这种慕强的家庭长大,家里人曾聊天说考驾照的事情都会让他感到非常紧张,害怕自己考不过然后被嘲笑。自考本科时,父亲总是一种考不上就天要塌了的感觉,所以他感觉只有自己必须把一切都做好的时候,家里人才会喜欢我,父亲才会爱我认可我。我们就不难看出,当我们的原生家庭出现问题的时候,会产生安全感缺失,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很有可能会换上焦虑症和强迫症等心理问题。但其实那些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是我们心理没有安全感。人们长说道,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这是什么意思呢?是我们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我们想过的人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是指我们必须变得完美优秀,才能成为父母所期待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安全感,就像有个壳,我们必须钻到那个完美优秀的壳中,才能有价值感和安全感。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救赎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成功完美,人总有失败的时候,而别人也必然会有比你强的时候,你不可能一辈子都是成功。当外在的失败打破了我们对成功的幻想和执着时,那个童年里被嫌弃的小孩就会暴露出来,所以我们真正的救赎不在于用外在的完美来掩盖我们的内心。真正的治愈是源自于对自己的爱。

我们之所以要分析原生家庭,就是因为我们要产生一种顿悟,即原生家庭会使我们形成一种心理阴影。是什么心理阴影呢?很多人会跟我说在家里最明显的一种感受就是被嫌弃,所以尽管现在我已经长这么大了,我内心中依然认为这不是父母的错,都是我的不好,是我不行,我不是一个值得认同的孩子。那我想,自我接纳和认同才是一个人的根基,在原生家庭我们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时,结果就会导致我们的内心是没有根的,我们认为自己不够好,认为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错,让父母失望。但事实就是这样的么?其实并不是,只是我们的父母可能也有神经症,他们用他的病态要求来要求我们,那么我们是他的孩子变相的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和面子,甚至是成为了他们掩盖自己童年伤痛的一种工具。那毕竟我们优秀完美了,他们也就有面子了,他也能逃避童年那个弱小和原生家庭带给他的伤害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或者不是为了刺激我,而是为了父母而活。我的一位女性患者说到过她的一个梦,她虽然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但在她的梦中,问了爸爸一句话说:“现在我在你心中是一个合格的人了吗?”那当我听到这个梦的时候,我也很伤感,毕竟她都已经有孩子了,她还依然幻想得到自己父母的爱,幻想成为自己父亲心中那个合格的人。当我们一味的想要成为父母眼中合格自己的时候,我们就迷失自己了,我们自己人生最主要的就是成为自己,活出自己的真性情,去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当我们一旦开始试图迎合父母的爱,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小孩,我们就不再是我们自己,那我们也要认清楚父母的神经症,要放下得到父母爱的幻想,有时我们的父母甚至都不懂得如何来爱他们自己,他们内心有创伤又该如何来爱你呢?那么也许他们口口声声说着对你好,但仅仅只是为了医治他们的童年创伤而已,那么当我们被父母的教育所PUA,愚孝的时候,我们就看不清真相。

今天,我们分析原生家庭,是为了看清楚一个真相,即这不是我们的错。当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些并不是我们的错时,我们就不用成为一个完美优秀的人,用成功和完美来包装内在受伤的自己,那么我们也能够更好的接纳和原谅内在的小孩,所以这才是真正的爱自己。爱自己并不是一句空话,什么是爱?什么是接纳?是你必须得发现自己的美和价值。而当初,我们父母的神经症和病态教养方式、苛责和否定,让我们不能发现我们身上的有点,当猛然认识到很可能都是父母的问题时,而并非我们自己不好的时候,这才是有可能自我接纳一个不完美和平凡的自我。所以,当我们认为一切都是我们的错,父母是伟大、光荣和正义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是我们自己不懂事的时候,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又怎能够原谅自己,我们又怎能够从幻想的成功中走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面对失败,否定,那么我们可能会产生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等外在表现症状。所以我们要打开心结,打开对自己的误解与否定,当我们发现这个已经充满伤痕的人是自己时,当你能够同情谅解和接纳他的时候,那就可以不用活在外在厚厚的盔甲之下,这样你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或是外在症状也会小很多。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希望大家也可以来了解我们的另一篇文章——基本焦虑,内心深处的恐惧。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也许你能更好的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原生家庭。那我们今天就先聊到这里,欢迎大家来评论、点赞与我进一步的交流!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