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专栏/赵晓旭

小丑观感:防御式的大笑

浏览量:7150      发表时间:2020-11-22

小丑观感:防御式的大笑


终于看完2019年享誉全球的电影《小丑》,虽然对很多情节仍然一知半解,但仍然惊叹于导演的匠心独运。

《小丑》是小丑成为小丑之前的故事,让观众见证亚瑟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逐渐变为小丑。

影片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开片时亚瑟对镜化妆,双手将嘴角使劲掰开,嘴巴呈现出大大的“笑口”,眼泪却混合着颜料滑落到脸颊,预示了这部电影悲剧的结局。

小丑是喜剧角色,为别人带来快乐,亚瑟扮演的小丑常常大笑,可他的笑不是那种快乐的笑声,而是听起来有点恐怖的笑声,他从来没有真正快乐过。片中给出的解释这是一种病,经常会控制不住的大笑,但是内心却极度痛苦,因此亚瑟寻求医疗帮助,并且每周进行心理治疗。

从亚瑟去精神病院调取母亲佩妮的资料可以看出,他的人生其实只是一个谎言。他从小就被佩妮的男友家暴,佩妮对此表示默许,还总是叫他笑,说他的使命就是给世界带来欢乐。他从来没有快乐过一分钟,佩妮却给他取了一个小名叫“Happy”。亚瑟的笑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从这里我们也许可以理解亚瑟为什么会患有这种“怪病”。

佩妮是一位患有妄想症的患者(其实我不太理解为何佩妮有领养的资格),领养了孤儿亚瑟,但是难以给亚瑟提供稳定、安全、持续的心理及生活环境,幼小的亚瑟是在受到虐待、不被保护的环境下成长的。佩妮是亚瑟唯一可以依赖并作为客体的对象,其不稳定的情绪以及异常的言行难以回应幼时亚瑟的心理发展需求,无法帮助亚瑟形成稳定的自我。相反的,佩妮的“教导”使亚瑟形成了防御痛苦的方式——大笑,也是取悦佩妮,使自己不被抛弃的方式。

本片中几次亚瑟大笑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笑容总是会在一些伴随紧张、冲突及痛苦的时刻出现。

公交车上,亚瑟想逗小孩笑,遭到孩子母亲训斥后大笑;

地铁上,亚瑟目睹被羞辱的女孩时大笑;

亚瑟的同事兰道尔讲侮辱性的笑话嘲笑侏儒同事盖瑞的时候大笑;

和托马斯·韦恩见面时,对方告诉其母亲是精神病人,她说的都是谎言,亚瑟感到极大的愤怒时大笑;

消极的生活事件以及被强制要求积极的情绪表达形成了鲜明的冲突,这种矛盾的、两级分化的冲突逐渐内化为亚瑟对自我和外界的觉知,亚瑟不快乐,是因为周围的环境中寻找不到可以给自己真正温暖和关怀的客体,亚瑟渴望关心和爱,从亚瑟向托马斯·韦恩咆哮时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我不明白大家都为什么这么没有礼貌!”“或许一点点温暖,或许一个拥抱!”。亚瑟曾经寄希望于母亲,搞笑节目主持人莫瑞,佩妮说的父亲韦恩,当亚瑟发现对这些理想中的客体的希望破碎时,亚瑟也跟着破碎了,他的愤怒让他亲手毁掉了失望的客体,相继杀死了母亲、莫瑞和韦恩,最终成为小丑。

观影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强烈的心疼又揪心的情感体验,如果有选择没有一个人愿意成为恶人。



她眼睁睁看着儿子被家暴,还好意思说她从没看到他哭过,他一直是个开心的小孩。

为什么亚瑟会有两个人格?为什么他的另一个人格是小丑?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正是因为他小时候经常被家暴,母亲不阻止男友,反而去逼迫身为受害者的他保持微笑,从而让他从小就埋下了一颗邪恶的种子。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笑声听起来一点都不快乐,反而很恐怖。


被家暴了还要逼你笑,这笑声能是快乐的吗?


客体:母亲,明星,理想中的父亲其中还有一段话这个世界为什么没有一点温暖?

亚瑟与母亲相依为命,照顾年迈的母亲,每日与母亲一同欣赏一期搞笑节目就是其与母亲最开心的事情。

自我的破碎:

母亲是妄想型精神病,其男友对约瑟一直施虐,但是母亲没有阻止和保护,反而要求亚瑟要微笑,亚瑟的笑容是伴随痛苦成长起来的,成为小丑娱乐大众也并非是亚瑟的愿望,而是母亲的愿望,因为母亲说“你天生就是为乐成为喜剧演员的”,但是亚瑟“从没有真正开心过”。所以我们能够开导开篇时印象深刻的一幕:亚瑟画好小丑妆,双手使劲将嘴角向上拉起,甚至脸部因此扭曲,但是眼里流露出的不适开心而是眼泪。

在亚瑟的成长中母亲、


有施虐行为,不稳定,小丑难以形成完整的自我,一直处于需要通过外界客体印证自我的过程中,这其中典型的表现是关于搞笑的天赋,其实他内心没有真正快乐过,搞笑天赋是母亲强加给自己的标签,因为自我的不完整,他接受母亲的标签,忽视内心真正的需求。矛盾冲突导致出现制止不住的笑。


《黑暗骑士》是讲述小丑已经成为小丑后的征服哥谭之路;

《小丑》则是小丑成为小丑之前的故事,让我们一步步见证亚瑟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逐渐变为小丑。

亚瑟和小丑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人格,他们共同存在于一副躯体之中。

以前一直都是亚瑟人格占领主导地位,直到一系列事情让小丑人格挣脱束缚,成为了身体的主宰。

电影前半部分亚瑟上楼梯和后半部分亚瑟下楼梯形成鲜明对比。

前者压抑、颓废、沉重,后者自信、高昂、癫狂。

前者是亚瑟陷入人生低谷,后者是小丑走上人生巅峰。

电影开头他一边化妆一边流泪,还抓着自己的嘴巴强颜欢笑。

电影最后他用鲜血给自己画出一个笑脸,和开头形成呼应,此时他已经完全成为了小丑。

从此没有了亚瑟,只剩下了小丑。

《小丑》的各种海报、宣传物料中都有着明显的象征。

印度一家电影院的台阶的布置也有这样的寓意。

从下往上看是亚瑟,从上往下看是小丑。

走进电影院时看到的是亚瑟,看完电影时他已经成为了小丑。

电影中男主角前后的变化也非常明显。

电影前半部分他很颓废,走路时步伐很沉重,反映出他压力很大。

当他第一次开枪杀人后,他反而变得很轻松,还跳起了舞。

越到后面他的步伐越轻快,一改之前的沉重,甚至多次跳舞。在楼梯上跳舞,在浴室里跳舞,在汽车上跳舞……

男主角从亚瑟到小丑的转变是贯穿影片的线索,而发生在亚瑟身上的每一件事,以及他的每一个举动都使他离成为小丑更近一步。

这种转变是内部、外部两方面因素共同的结果。

我们先说说内部的因素。

和小丑之前的电影一样,本片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元素之一就是小丑的笑声,不是那种快乐的笑声,而是听起来有点恐怖的笑声。

本片对这种笑声做出的解释是亚瑟患有一种病,是这种病让他经常大笑。

其实亚瑟的笑病并不是随机出现的,恰恰相反,他每一次笑病发作都是有规律的。

如果你把他每次笑病发作联系起来,你会发现它们每次都出现得很不合时宜,每次都是在最不该发作的时候发作。

每一次亚瑟想做一个正常人的时候,他的笑病都会发作,导致自己进入更尴尬、更严峻的局面。

没错,每一次发笑,都是小丑人格在笑。

表面上这是一种病,实际上是小丑人格用大笑的方式让亚瑟失去对身体的控制,让他不能做正常人。

公交车上,亚瑟想逗小孩笑,然而笑病发作,导致他被小孩母亲当成神经病。

地铁上,亚瑟本来不想多管闲事,结果笑病发作,从而引起了三个“业界精英”的注意,才有了后来的亚瑟开枪杀人。

表演脱口秀时,他的笑病再次发作,从而沦为莫瑞的笑柄,使他阴差阳错之下上了莫瑞的节目,然后在节目现场杀了莫瑞。

和托马斯·韦恩见面时,亚瑟本以为即将上演一出父子相认的温情戏,结果他的笑病又发作了,托马斯·韦恩当场打了他一拳。

再比如亚瑟的同事兰道尔讲侮辱性的笑话嘲笑侏儒同事盖瑞的时候,再比如亚瑟被带上警车后看到市民打砸抢烧的时候……

每当最不该笑的时候,他的笑病都会发作。

每当亚瑟想要表现得正常一点时,小丑人格都会出来阻止他,不让他做正常人,让他逐渐被小丑人格同化。

小丑人格负责从精神上压垮他,而生活上的苦难则是从外部给他重创,两者里应外合杀死了亚瑟人格。

亚瑟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所有人都不待见他,都在有意或无意地伤害他,这些伤害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最终摧毁了亚瑟。

小孩母亲误解他,心理医生不关心他,老板剥削他,同事出卖他,警察觉得他是装病,阿福对他充满敌意。

富人们看着一部讽刺富人的电影——《摩登时代》,却真的把它当成喜剧片来看,丝毫不知道这部电影批判的就是他们。

《摩登时代》的内核是悲剧,在富人们的眼中它却是一部喜剧。

正如亚瑟表演失败本是一件很辛酸的事,莫瑞却把它当成一件好笑的事分享给所有人。

托马斯·韦恩表面上装得很高尚正直,他口口声声说过去的员工和现在的员工都是他的家人,却丝毫不在乎亚瑟母子的死活。

他明明说他不认识三个死者,却信誓旦旦地说他们三个心地善良、教育良好,然后不经调查就妄加揣测凶手杀人的原因是嫉妒比他们幸运的人,而且还害怕到不敢露出真面目。

其实是那三个“业界精英”欺负亚瑟在先,亚瑟反抗在后,而且亚瑟化妆也是因为那天要在儿童医院表演节目。

讽刺的是,每天都有像亚瑟这样的普通人横死街头,人们根本不在乎。


三个“业界精英”死了,媒体就大肆报道,托马斯·韦恩也亲自站出来批判凶手。

现实中何尝不是如此,你总是看到新闻说高材生、富翁、明星、科学家死了,却从来没看到新闻报道普通人的死讯。

难道普通人不会死吗?当然不是,只是没有人在乎普通人的生死罢了。

这些还不是最致命的。

最致命的是他把莫瑞视为偶像,他梦想成为莫瑞那样的脱口秀主持人,然而有一天他却成了莫瑞嘲笑的对象。

莫瑞嘲笑了他之后还要请他上节目,只是为了再次嘲笑他。

还有他的母亲佩妮,他本以为她是世界上唯一爱自己的人,到头来才发现她是伤害他最深的人。

他的人生,其实只是一个谎言。

他从小就被佩妮的男友家暴,佩妮还对此表示默许。

这还没完,佩妮还总是叫他笑,说他的使命就是给世界带来欢乐。

他从来没有快乐过一分钟,母亲却给他取了一个小名叫“快乐”,这是多么的讽刺。

她眼睁睁看着儿子被家暴,还好意思说她从没看到他哭过,他一直是个开心的小孩。

为什么亚瑟会有两个人格?为什么他的另一个人格是小丑?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正是因为他小时候经常被家暴,母亲不阻止男友,反而去逼迫身为受害者的他保持微笑,从而让他从小就埋下了一颗邪恶的种子。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笑声听起来一点都不快乐,反而很恐怖。


被家暴了还要逼你笑,这笑声能是快乐的吗?


当然,佩妮的病历书上写的是否是真实的还有待确认。


佩妮和托马斯·韦恩究竟是什么关系,亚瑟又究竟是不是托马斯·韦恩的私生子,都显得扑朔迷离。


假如病历书是真的,就意味着佩妮的确患有妄想症,她幻想自己是托马斯·韦恩的情人,幻想自己和托马斯·韦恩生下了亚瑟。


母亲总是幻想,儿子也总是幻想,看起来似乎很符合逻辑。


但是托马斯·韦恩这种地位的人,完全可以篡改佩妮的病历书。


而且亚瑟见到阿福的时候,阿福竟然知道这件事,还不假思索地说:你母亲有妄想症,她和托马斯·韦恩没有任何瓜葛。


三十年前的事,他能回答得这么流畅,完全不需要思考,感觉像是事先练习过的。


更直接的证据是亚瑟有一张佩妮的照片,背面写着:


爱你的微笑。——TW(托马斯·韦恩)


当然,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佩妮自己写的,用来麻痹自己,自欺欺人。


但是我更倾向于这是托马斯·韦恩写的,既然导演拍了这个镜头,还给了特写,就说明这个镜头是有意义的。


这样的话就很可怕了。


托马斯·韦恩抛弃了他们母子俩,不但不帮助他们,反而还篡改佩妮的病历书,从而间接把亚瑟逼疯,变为一个无恶不作的魔鬼。


而托马斯·韦恩的另一个儿子,却成为了正义的化身,哥谭的守护者。


他对待两个儿子的态度完全不同,最终导致他们成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所以说啊,亚瑟才不是混乱的根源,托马斯·韦恩才是。


可能托马斯·韦恩和佩妮曾经做过情人,但他是哥谭首富,恰好又要竞选市长,他为了自己的声誉选择了不承认这段关系,还要求佩妮签保密协议,并且篡改佩妮的病历书,后来佩妮每天写信向他求助他也视而不见。


也有可能这一切的一切都并不存在,只存在于佩妮的幻想中。


究竟哪一种才是真相,影片没有给出答案。


包括亚瑟的经历也是如此,究竟哪些是真实发生的,哪些是他幻想的,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是电影开头亚瑟看莫瑞脱口秀,看着看着他就成了一位现场观众,还和莫瑞进行了互动,这一段应该是亚瑟的幻想。


正是因为他和母亲一起居住,他才会幻想莫瑞曾经也和母亲一起居住。


正是因为他梦想成为一名脱口秀主持人,他才会幻想莫瑞会支持他。


亚瑟看电视时心不在焉,双眼走神,然后渐渐露出笑容,也暗示他已经没有在看电视了,而是进入了幻想。


在他的幻想中,莫瑞是他父亲一般的存在,是他成为脱口秀主持人的动力,所以后来当他成了莫瑞嘲笑的对象,他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从而精神崩溃,对莫瑞的爱转变为恨,杀了他才肯善罢甘休。


其次是亚瑟和苏菲的关系,应该也是亚瑟的幻想。


亚瑟和苏菲一起坐电梯的时候,电梯出现故障了,之后就全是他的幻想了。


原因在于电梯出故障后,苏菲对亚瑟做了一个开枪自杀的手势。


电影过半的时候,亚瑟走进苏菲的家,苏菲却表现得和他并不熟,看她的表情像是陌生人私自闯进了他的家里。


随后亚瑟对苏菲做了个开枪自杀的手势,这让苏菲感到很害怕,这说明当初他俩一起做电梯时她根本没做这个手势。


包括苏菲做手势,还有他亲吻苏菲、和苏菲一起吃饭、苏菲看他表演脱口秀、苏菲陪他一起看望母亲、苏菲说他觉得小丑是个英雄等等一切都是亚瑟的幻想。


还有亚瑟表演脱口秀时笑病发作,结果他的表演还取得圆满成功,也是他的幻想。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他笑病发作后,人们就把他轰下了台,他的表演以失败告终。


无论是莫瑞支持他,还是和苏菲谈恋爱、表演顺利进行,都是美好的事物。


这是不是意味着亚瑟遇到的所有的好事都是他幻想出来的,遇到的所有坏事都是真实发生的?


所以我们也可以推出他杀死莫瑞是真的,他被警察带走是真的,但是人们撞翻警车把他救出来是假的,人们把他视为领袖也是假的。


没有人救他,也没有人对他欢呼雀跃,他杀完人就直接被关进疯人院了。


亚瑟在疯人院里脸上一点伤痕都没有,也能佐证这一点。


甚至你还可以理解为他被关进疯人院并不是电影的结局,而是电影的开始。


医生问他在笑什么,他说他想到了一个笑话,而这个笑话就是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


原因在于,电影中亚瑟第一次接受心理治疗的时候,墙上的时钟是11:11。


画面一转,亚瑟出现在了疯人院,墙上的时钟也是11:11。


假如这两个场景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一定是后者。


这意味着从来都没有心理医生,亚瑟也从来没有接受过心理治疗,他至始至终都在疯人院。


他没有表演脱口秀,没有被莫瑞嘲笑,没有杀死莫瑞,没有被人们视为英雄……


他看着自己所在的疯人院,看着面前的医生,看着墙上的11:11,然后想到了这么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里,他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失败者,一步步成为了一群坏蛋的领袖,成为了哥谭犯罪之王。


想着想着他就笑了,因为他发现这一切都是个笑话,自己也只是个笑话。


以前他认为自己的生活是一出悲剧,其实它是一出喜剧。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