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专栏/王宇

病态的父母:父母是人,不是神,父母会犯错,父母也会有心理疾病

浏览量:615      发表时间:2024-01-12

【文/心理咨询师王宇】

只有看清父母的神经质,才能明白自己并不是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自己不过是受害者,毕竟父母连他们自己都不爱,如何懂得来爱孩子?接下来就探讨病态父母的类型,当然这些类型并非是截然不同,而是交织在一起。


1、焦虑的父母

此种父母自身就非常焦虑,内心充满恐惧,他们会把这个世界想的很可怕,试图逃避一切危险。在孩子教育方面也存在过度保护与控制的情况,以防孩子在这个“危险”的世界中被伤害,并努力让孩子时刻处于“安全”之中。

因此,他们非常“关心”孩子,喜欢唠叨,什么都不让孩子去尝试,这种“关心”的背后,实际上是缺乏对孩子应有的信任,认为孩子什么都做不了,做不好。所以,他们喜欢包办,什么都不放心,他们以为“操心”是爱,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控制,对孩子自由的剥夺,仅仅是一种自身焦虑的投射。

焦虑的父母总是担心子女出现意外,要经常和孩子联系,要时时刻刻知道孩子是安全的才放心,就算孩子觉得自己被捆绑,焦虑的父母依然不放手。例如:一位30岁的男性患者,当他的妈妈看到拐卖小孩的新闻,就给他打电话,提醒他不要把自己弄丢了。此时,他也很无奈,毕竟他已经三十岁,不是孩子了。但他却为了不让妈妈焦虑,只能把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都做好,因为他不想让妈妈担心,伤害妈妈。

而时间长了,子女虽然厌烦父母的“细心”,但却也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遇到困难总是会寻求父母的帮助,不能依靠他自己,也不能相信自己可以处理好一切。最后,孩子成为一个“巨婴”,离开父母什么都不能做。一位焦虑的妈妈和我说,如果他死了,他都担心孩子腿断了,都不知道自己去医院;而另一个三十岁的公务员告诉我,上大学之前,都是父母带他去医院,如果不上大学,他都不会一个人租房子,去医院,好像一个山顶洞人。

焦虑的父母也容易有强迫的行为,比如,他可能会有洁癖,反复检查门窗,敏感健康,逃避危险的情况。他自己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病,也会要求孩子这样做,他以为这样是在保护孩子,但实际上却是把自己的焦虑传染到孩子身上,让他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危险。结果孩子活在父母划定的圈当中,不能用自己的眼睛来看清生活本身,他活在父母告诉他的“现实”当中。

因为孩子都是相信父母的,而经过焦虑的父母常年累月的灌输,这些恐惧在孩子内心中就会变得根深蒂固。当孩子长大了,也并没有发现,原来他被父母骗了,这一切并不是生活的真相,而仅仅是父母恐惧心理的投射而已,是父母的内心没有安全感,所以才告诉他这个世界很可怕。

焦虑的父母越是“爱”孩子,孩子就越是不健康。

一位男性患者在几年前有过一次惊恐发作的经历,产生了濒死感,之后他就不断地去医院检查,虽然检查的结果没有问题,但依然不能减轻他的焦虑。后来,他陷入到疑病当中,担心哪个身体部位,就要检查哪个部位,看到什么负面新闻,就担心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几乎把所有的器官都检查了一遍,每次检查之后他才感到舒服,但过一段时间他又开始焦虑,又要重新检查。虽然,他认为这是一种早发现,早治疗的,对自己人生负责人的表现,但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强迫性行为。

他谈到这一切也许和他的爸爸有关系,他爸爸就是一个有强烈不安全感和焦虑的人。从小就告诉他不要相信别人,认为别人会害他。工作后,什么话都不让他和同事说,担心他被同事利用。开车的时候,爸爸也会一遍一遍问他喝酒没,虽然他已经告诉爸爸很多次,但爸爸也总是要不停地问。在他小学的时候,爸爸也出现过惊恐发作,总是往医院跑,而到了医院又没啥事。小时候他总是陪着爸爸去各地的大医院,折腾了5-6年。而他现在也变得和爸爸一样,医生都认识他了。

他爸爸总不放心,什么事情都盯着,什么事情都叮嘱,怕他做不好,比如,总是让他慢点开车,提醒他注意身体。他不听还不行,爸爸会觉得他不孝顺。结果他现在也有强迫,车有响动,就去4s店修,必须要弄好;一辆车把猫压死了,他看到了猫奄奄一息,结果就担心没有救猫,猫来报复;开车的时候总是担心压倒东西,总是要回头看,怕撞到人自己还不知道;回到回家也焦虑,担心一天哪里说的不好,做的不对等等。

焦虑会遗传,并非生理上的遗传,而是一种代际上的传递。一旦孩子相信了父母告诉他的这个世界很危险,那么他就很恐惧各种小概率事件,焦虑与恐惧已经慢慢在他内心生根。

2、控制与暴君父母

焦虑和虚荣的父母,也同样有着强烈的控制欲,他不仅要孩子安全与健康,还需要孩子优秀和完美,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他的焦虑,还能维系他的自恋。他会以关心的名义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孩子穿什么衣服,吃什么健康,和什么人做朋友,选择什么专业和工作,甚至和什么样的人谈恋爱和结婚,都需要在他完全的掌控之下。一旦孩子想要独立,脱离他的掌控,他就会变得紧张和愤怒,认为孩子对不起他的付出,让孩子变得内疚。

因此,一位女性患者上大学后都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出门,妈妈也总是每天都打电话“关心”他,她也变得尴尬,因为寝室只有她一个人这样,而不接电话,妈妈还会伤心。

当家长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整天告诉孩子要做这个,做那个,一旦做不好,父母的反应就是失望,抱怨,还会责备孩子:告诉你那么做,你就是不听。当孩子面临人生重要选择或考试的时候他们比孩子还要紧张。因为承受了如此大的压力,孩子做事情也力图完美,遇到考试或重要的事情就会变得紧张焦虑,甚至会伴有紧张的躯体化的症状,比如,手抖。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控制型的父母依然很积极,帮着孩子找各种书籍及治疗师,也会天天给孩子分享各种心灵鸡汤,虽然表面上这是为了孩子的健康,但本质只是他不能接纳一个不健康的孩子。结果在治疗中,父母也试图操控治疗师,试图控制孩子的治疗,想让咨询师按照他们的想法来治疗孩子,让孩子成为他们所期望中的样子。有时,就算孩子(此时,孩子也可能已经长大)并没有准备好开始治疗,但控制型的父母却会逼迫孩子治疗,试图寻找一切改变孩子的方法,表面上他做的一切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却是因为他不能接受一个不健康的孩子。

控制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情感控制,此时,父母会哭、会闹、指责、冷漠、会显得很痛苦,会说付出了多少,让孩子内疚;另一种就是粗暴的打骂,严厉,高压,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屈服。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贬低孩子,认为他不行,没用,打击孩子的自信,这就好像渣男的PUA,通过贬低,精神控制,来掌控孩子,让他不能有独立的意识,一切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

一旦孩子成绩不好,犯错,就会让孩子感觉他做了天大的坏事,让孩子内心背负沉重的负担与心理阴影。一个孩子谈到:当他考试不理想的时候,妈妈不打他,也不骂他,她会打她自己,他谈到这样比打他还难受。通过自虐,增加了孩子的愧疚感,让他感到对不起父母。而情绪不稳定的父母,也会歇斯底里地向孩子爆发情绪,有时也并非孩子做错了什么,仅仅是他自己因为生活中有不开心的事情,这样孩子在他的身边总是小心翼翼,生怕犯错,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

不能说父母不爱孩子,但他们的爱有太多的条件与要求。一旦孩子不听话,就会让孩子内疚。一位女性患者谈到,她从来没有在乎自己开心还是不开心,小时候总是让自己学习,不让自己干其他的。而爸爸总是说:一切都是为了你,你妈那么累,我们情愿不吃肉,也让你读书。结果,她从小就没有把自己的情感和开心放在第一位,只是把父母的要求放在第一位,在她心里只有成功和结果。而最终他却发现无论她怎样努力,都不会令父母满意,换来的只是更多的埋怨和不满。爸爸在家里好像皇帝,一点不好都不能说他,并且爸爸天天盯着她学习,她也必须假装学习才不会被骂。现在她才发现自己很可怜,小时候犯错就要下跪道歉,整天看着他脸色生活,好像一个小丫鬟与童养媳,自己一个眼神不对就要被打。就算现在爸爸老了还会因为小事情辱骂她:你真把自己当回事了,你啥都不是。而以后和别人在一起她也没有安全感,担心别人生气,还会怯生生地问别人是否生自己气了。

在暴君的父母的淫威与掌控下,孩子是多么恐惧犯错,失败,不优秀。他早就把真实的自己与情感压抑与隐藏了,因为他害怕受到伤害。

创伤性的童年经历会给人的一生带来不可泯灭的影响,因为这样孩子在家里将没有任何自由与自我发展的空间,更没有所作为一个人的自尊与自信,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3、恐怖与打击教育

所谓恐怖的教育一方面就是打击,侮辱和伤害,另一方面就是恐吓,就是你要怎么样,不然就会怎么样,结果很可怕。诸如,你要努力学习,要不然以后连自己都养不活;看到那些农民工了吧,你要不好好学习就和他们一样,你以后就只能做最低级的工作,连自己都养不活;你要是不听父母的话,就是不孝顺,就白养了;你看你啥也不是,别人都比你强等等。

一个男孩写到:

我总会会想起之前妈妈和他反复呵斥的话,

考不上你这一辈子就完了。

考不上你这一辈子就完了

考不上大学你这一辈子就完了。

我突然想到,我从来不喜欢学习。我小时候就喜欢玩,跟我发小一样。

我要是考不上就会沦落为和他们一样???我看不起的人。我父母姐姐都看不起他们。

他后来才醒悟到,妈妈把他带偏了,对他的希望太高,从小总是拿他和别人比,说别人优秀,打击他的自信。一旦他不优秀,就会被父母看不起,被冷暴力。他们为了面子而活,而自己成了工具,他不快乐,自卑。后来治疗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是有优点的。

一个高中女孩写到:我小时候太乖巧了,被控制被压抑,以前只要不乖,我妈就特别的愤怒,说我之前有多乖多乖,现在怎么变成这样子了,对我太失望了。一点小事情就是那样,现在想起来心里好难受,感觉我犯了罪一样,感觉我就是失败无能的烂人。后来我不受她控制了,不跟她一起住,也不想听她的,但是这些之前记忆回想起来真的很难受很难受。之前三天两头跟她吵架,总是会身体很不舒服。

从小就强迫自己完美,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她的意愿,一有不顺她心的,不满足她意的时候,她就开始插刀,说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好,那时候我深深的认为这一切是我的错。

她实行的是恐怖教育,经过她的一次一教训,渐渐我就有强烈的负罪感和无能感,之后我的身体就会出现症状,身体发软,尤其是双臂双手,谁也不能体会到那种无力和无能。现在想起来好可怕呀,我感觉我对我们家的猫都是无条件的爱,它听不听话我都喜欢它,就算把我抓了,不干净我都喜欢它,我感觉我对我们家的猫都没有那种神经症的感觉,我没有控制它,我希望它快乐。因为它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我不需要他听话,有时候它调皮或者很不听话的时候,我倒觉得是好事情,因为我觉得它至少在做自己啊,不会像我一样被压制。

而对于我妈,她只是把我当成她生命空缺的弥补,这是不健康的爱。她喜欢恐怖教育,只要我一不听话,她就说她要死之类的话。她把我的生命和她的生命完完全全的捆绑在一起。其实健康的父母关系不应该是这样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联系是真正健康的爱的联系,而孩子的人生与父母的人生不相关,她们应该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上面不应该带着父母的阴影。就是因为妈妈这种强势,一次次地打击我,虽然没有用肢体上的暴力,但是语言上和思想上的暴力对我心里造成了很大的损伤。

后来,我没有生命力强度,我害怕强势的人,尤其是害怕那种很凶的大人,在他们的面前好像我就无能为力,一受到欺负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全身都有很无助的身体症状,身体都发麻,没有力气感觉,整个人情绪超级低落,完全笑不起来,还要伪装的开心。面对那种强大的势力,我的心比我的身体都害怕,如果不是我妈妈以前的那么长时间地打击我,伤害我,我也不会这样吧。你不知道,我妈妈真的好恐怖,一点小事就可以把你说的想死。她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毁灭者。我对她的爱更多的是因为她的pua,我不想跟她相处的时候,她总是会说让我感到很内疚的话。

我是一个很孤独的人,因为我什么都没有,背后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父母,只有一个很脆弱残缺的心理,所以说我就像一个漂浮在孤岛上的人。很多事情我都记不起来的,但是有时候还是有一种那种感觉,时间可以淡忘一切,但是创伤却很难冲淡,但是我总会改变的。

恐惧的教育只会带来对孩子无法泯灭的内心创伤,而这种创伤让孩子形成一种我是不好的,我是不对的,我是不被接纳的潜意识的观念。这种观念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一生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他所有的对成功和优秀的执着,也不过就是一种对自我的救赎。诸如,一位女性患者谈到,从小妈妈就在他内心中播下了恐惧的种子,不好好学习就要去打工。当然打工本身也没有什么,只是说这两个字的时候,妈妈充满了对打工两个字的嫌弃;另一位女性患者因为要在家带孩子所以没有工作,而妈妈就会认为女儿同学的家长会看不起他,而他经常玩的朋友,妈妈也会嘲讽到:你配么?你看人家多成功,你工作都没有。当然这不是别人,正是他妈妈看不起他。

父母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与恐惧传递给了孩子,在这种恐怖教育之下,孩子一方面恐惧自己不好,就不能获得父母的爱,另一方面也担心无法在社会中生存,这个世界也无法接纳他。他不是想要成功,是必须要成功,他不是想要进步,是不得不进步。有一天,他会突然发现一味地强求,只会活得很累,但因为内心中的恐惧,他却停不下来。

4、价值观:父母的偏见与偏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三观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就算开始开始是不接纳,甚至是抗拒的,但在原生家庭的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这些来自于父母的偏见,最终成为了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就算他日后脱离了父母,依然带着父母的偏见活着,并最终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

神经症的父母深陷到自己病态的追求与价值观当中,诸如,不成功不能活,不优秀不能活,不能比别人强,不被别人看得起就是失败者,就不配活,不配被爱。一旦这种病态的价值观根治到孩子的内心,那么他就不能接受他自己,也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凡与失败,为了获得爱,他就会形成一种认知,只有优秀才可以被接纳,只有成功才值得被爱。

这就是为何患者会执着于优秀和完美的原因,因为在他的父母眼中,平凡是可耻的,只有成为一个足够好的人才能对得起父母的付出。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他必然会试图迎合父母的要求,当他做不到,一方面会被父母嫌弃,另一方面他也开始嫌弃自己,因为父母的价值观早已经被他所内化。

一位患者写到:

我爸赋予我的价值观

爸爸总是说:咱俩打,谁打死谁,谁该死。

这件事我不能回避了,回避了好久。之前问姐姐,她最怕的是什么,她最害怕的也是被人欺负,被人利用,或者是被人看不起,为何完全一样呢?

我想起来了小时候的事情,我爸经常夸耀自己很能打,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我爸在街上和一个男的发生了口角,那个人说你咋那么牛逼呢?我爸说:“咱去麦田里面打一架,谁打死谁,谁该死”最后那个人软了,可能是他看我爸真的很生气了,真的不要命了,我爸后来也有好多次这样的经历。

后来,我一直被人欺负,初三陷入抑郁, 吃药后仿佛帮增加了我的自信,别人欺负我,我不知道为啥敢还手了,他当时非常生气,在班里面跟我打了一架,我当时拿板凳砸他了,他吃亏了,或者是有点丢人,回到宿舍他说跟我单挑。虽然他已经找了帮手,不过我还是很狂妄地说:“咱俩打,谁打死谁,谁该死”。

这根本不是我说出来的话!真实的我是一个非常文静的男的,被打都不会还手。可能这才是真实的我吧。

真实的我就是很懦弱!不敢打架!

我爸他也总是把自己装得很强大,他也很自负,总是说我:你怎么混的?要是我,就直接打他了!后来高中有一次我打人了,把人打伤了,他却又埋怨我。后来,我才发现他是希望我成为他想成为的人,或者说他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了的人。他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跟我和妈妈吹牛,说的最多的就是:村里面的人都没有人敢欺负他!他这样的人不可能被欺负!

后来,我大学停药,跟他有一次谈心,因为我读过你的书,读了好多遍,大概也懂得了这个道理,我就让他说真实的话,他说他根本不敢打架,都是自己把自己逼得很强大,硬着头皮往上冲!真实的自己很胆小!被欺负也是经常的事情,软弱也是经常的事情!被欺负的次数也太多了,现在也经常被欺负。

他最敏感最敏感的事情就是被欺负!

被邻居欺负,被邻居抢走电话线!

别人侮辱我妈妈,他甚至会拿刀找别人!

我初中被欺负,他经常跟我说的话就是,你为什么不还手!你的手呢,拿砖头呀!拿板凳呀!

我爸早早的给我塑造了一个形象,我必须遵守!

实际上,真实的我就是很懦弱!

我和我姐都不能被欺负!我姐每次抑郁的原因都是因为人际关系,都是因为被欺负,她服药了以后,去工厂打暑假工,第一次敢于反抗,反而被孤立,反而被威胁!

为什么我和我爸,我姐姐都是惊人的相似!

真的是惊人的相似!

整个人生都差不多!追求的东西也都差不多,其实几乎是一模一样!

我特别害怕打架,害怕任何流血与威胁,我小时候就非常非常胆小,别人威胁我我都会妥协或者求别人,这才是真实的我?这才是真实的我吗?难道这才是真实的我吗?,

其实,我心里面大概有答案。

停药之后,各种恐惧席卷而来,真实的我,就这么懦弱吗?前天舍友和别人打群架,6对7,打了十几分钟,像热血高校一般,我觉得他们很威风,威风八面,虽然都给予了处分,但是我觉得是扬眉吐气。

在我的价值观里面,或者说我爸赋予我的价值观里面

人不能懦弱

不能被打

不能不还手

必须全力以赴,必须不能怕死!

可是真实的我很懦弱,他装不下去

我结合我姐姐和我弟弟,还有我爸爸的童年经历,以及整个人生经历,我发现,我和我姐正在逐渐成为我爸爸!

简直了, 价值观真的会完全一模一样?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价值观就被扭曲了,当时就以为,长大了之后会越来越好,人都是逐渐变强!

人就是不能被伤害,被伤害就应该还回去,

不勇敢不能活

不成功不能活

丢人不能活

吃亏不能活

不能成为领头羊 活不下去,就是弱者,失败者,什么都不是。

失败的后果非常严重,

有钱就是幸福,穷人就是贱命,穷人根本幸福不起来,穷人也都没有品位,

男人就应该非常强势,

男人就应该无所不能

打架都不敢还手,活着有啥意义?

在人群中什么都不是,活着有啥意义?

我爸常说:就连谁谁谁的孩子还能欺负你,我都是欺负他爸长大的!你现在还听他的话?

我和我姐第一次发病原因都一模一样

甚至是同一个事情!

事情的原理也都是一模一样的。

都是与朋友相处中感觉吃亏了,感觉别人侮辱了自己 ,感觉自己被利用了 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感觉被别人欺负了!自己像傻逼一样,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做不到!

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周围的人是怎样的,人应该怎么活,这些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东西几乎都来自于原生家庭。但如果这些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病体和扭曲的,那么这个孩子也无法正确地看地自己,也无法看清这个世界本身。所以,他日后陷入到心理冲突与问题当中,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在治疗的过程中一些患者也发现,似乎治疗是在改变他的三观,当然现实也是如此,毕竟如果不是三观的扭曲,怎么会和现实与自我发生冲突,进而产生症状?

一位女性患者谈到,家里的文化和价值观就是成功,势利眼,看不起失败者。虽然父母开始结婚的时候爸爸是大学生,但后来爸爸的职业和人际都不顺利,他心理也出了问题,因此也总是被妈妈瞧不起。而外婆有两个女儿,她也看不起自己家,只巴结那个混的好的女儿。妈妈也总是和她讲自己被看不起,此时她就感觉好像自己被人看不起一样。妈妈总是好像受害者一样,让自己给她扬眉吐气,让那些看不起她的人刮目相看。一次她考了第一名,妈妈高兴了,她觉得妈妈终于高兴了,毕竟妈妈总是不高兴,有心事。所以她就幻想自己聪明,成绩好,那么大家就高兴了,所以她活得很累,总是逼自己做好一切。

她的社交也存在问题,一个朋友说别人好,她就嫉妒,别人比她优秀,她也难以和别人成为朋友。小时候她也不和成绩差的人做朋友,并且她也一心学习,顾不上社交。她也意识到过去的自己非常刻意,刻意比别人努力,优秀,希望受到别人夸奖。

工作后,她也三年没有回家,不想面对家人,因为他们总是盯着她哪里不好,总是拿她和亲戚家的孩子比较。妈妈也总是苛责,挑剔她,搞的气氛压抑。妈妈并不真的关心她,心不在焉,总是紧皱眉头,心事重重,一触即发的感觉。而妈妈也总是问她生活的怎么样,如果说过的不好,妈妈就发火,说别人家的女儿总是报喜,而她总是让妈妈不好过。妈妈在她身上也给予了很大的希望,她认为自己这辈子费了,把希望都放在了女儿身上。

其实,她的妈妈给她杜撰了一个黑暗,冷酷,势力的世界。例如,她对象谈的本来挺好的好,结果妈妈就恐吓他:如果自己不努力,没有能力,男人也迟早会离开一类。而姨夫也说,有一个人谈了十年最后还是分开了一类,来恐吓她。所以她不得不进步,逼迫自己提高。

家人不断给她洗脑——不成功就不能活,不优秀,会被全天下的人排斥瞧不起,失败是无法接受的。所以她一直活在恐惧当中,逃到哪里都不能放松。所以,她工作也认真,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恐惧。小时候爷爷会因为各种事情讲他,比如,扫地姿势不对,扫的不干净一类;妈妈也是各种要求,什么事情做不好就说你和爸爸一样,在妈妈认为成功的人就不是丢三落四的,可以做好一切。

因此,她不能面对平凡,怕成为一个被别人嫌弃的弱者,在她的原生家庭弱者就没有办法生存,如同他爸爸一样被嫌弃。所以,她才如此逼迫自己,才幻想,才自负,才受不了一点欺负和伤害,认为自己就应该比别人强,因为她一直活在原生家庭带给她的恐惧之中。


5:病态的父母:虚荣、面子与自恋

父母是人,不是神,父母会犯错,父母也会有心理疾病,父母曾经也是一个孩子,他也有内心的创伤,但当他没有及时修复自己童年的创伤,那么他就很可能用虚荣、面子与自恋来掩盖自己骨子里的自卑。所以他不仅要求自己完美,被人看得起,他同样也会无意识要求孩子优秀,来填补他内心中的空洞,这样孩子最终成了他医治童年创伤的药,也成了他炫耀的资本与工具。

虽然,父母在意识层面他会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潜意识中孩子并不是目的,仅仅是手段。当孩子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与期待,那么他们就会嫌弃和讨厌自己的孩子,无法接纳他。当一个孩子被父母所嫌弃,他也就无法接纳真实的他自己。

一位男性患者因为抑郁辞职在家,他的妈妈就开始焦虑,担心他找不到工作,担心别人的看法,就算他处于抑郁状态,妈妈都逼他强颜欢笑接待亲戚串门,以防别人发现他有问题。当然,他在生活中也总是把自己扮演的很完美,这种完美是做给被人看的,也是为了赢得妈妈的肯定,为了减轻妈妈的焦虑。此时,他的人生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成了拯救妈妈的工具;另一位女性患者的爸爸进了敬老院,但也一直瞧不上周围的老人,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仿佛女儿落户大城市,他就成了大城市的人一样。她长大后才意识到,自己这么拼命,就是为了让爸爸觉得自己厉害,为了维系爸爸的自恋。小时候他认为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后来才发现,父亲做的一切实际上就是为了他自己,他的虚荣。

最后,父母成了寄生在孩子身上的吸血鬼,只是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所以在治疗中我往往会发现,送孩子来治疗的父母,实际上比孩子病的更重,但他自己却没有发现,只幻想孩子好了,他就好了。但如果孩子真的好了,像他所幻想的那样,他的病,他内心深处的伤痕也没有好,只是用孩子的生命来掩盖了他的创伤。此时,我也会建议父母进行治疗,毕竟他们真的好,孩子才会好,或者会给孩子提供好起来的外部条件。

就算如此,一些父母依然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甚至认为自己很伟大,依然坚持孩子的问题和他没有关系,那也许只是大脑内化学物质分泌的紊乱,这一切是生物学的原因而不是他和他教育的问题。我还记得一个父亲,他的孩子因为心理问题轻生,之后他并没有好好反思自己的问题,非逼老婆再生一个。当然,他如此固执想要二胎,甚至不惜借个肚子生,一方面是为了转移丧子之痛,另一方面也许还隐藏着这样的潜意识动机:大号练废了,还想练个小号,用小号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伟大光荣和正确,维系他的自负。他一味地认为孩子的离世只是生理和遗传因素,他拒不承认和他的性格与教育有关,他没有认识到这一切实际上是他自己造成的。

虽然,父母种因,子女受果,但病态的父母就是抗拒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依然认为孩子不懂事,是孩子的错,依然不会改变他病态的要求与期待。

一个女性患者谈到:“父母有毒”。因为她的父母总是拿自己和更好的孩子比,却总是用最糟糕的父母来和自己比。她在公司打工,但因为不是编制工作,所以爸爸一直无法接受,也不知道怎么和别人讲他在干什么。而当她责怪父母把自己弄出心理问题的时候,妈妈也却反驳说:没有让你去ktv挣钱,就知足吧,你看有的父母连孩子都不管。

父母有毒,意思是父母有病(神经症),但他中毒太深,他自己没有认识到,却认为这一切的问题都是孩子造成的,也许他还幻想换一个孩子就会不一样。

父母也是人,他们内心也有创伤,他们往往会以爱的名义来来剥夺孩子的自由,让孩子成为他们内心创伤的解药。而为了获得爱,为了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孩子不得不这样做,成为父母的拯救者。

一位消防队员谈到,从小妈妈就好像祥林嫂一样和他叙述过的有多悲惨,谈到周围的人是如何欺负她,如何看不起她。他长大之后都会梦到家里在打稻谷,而姐姐和妈妈在旁边哭泣的梦。所以他非常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后来他参军,之后成了消防队员,收入待遇各方面都不错,也超越了同龄人。之后,她妈妈终于不再哭泣,和以前不一样了,满足了。他也意识到,实际上是自己的成功拯救了妈妈,她要强的心得以弥补,她也比别人强了,所以她的“病”被治愈了。

一个爸爸和我说最近因为儿子初三玩手机把儿子打了,而之后他也意识到了不对劲,因为他小时候数理化就比较好,而他会把孩子的作业都做一遍,然后辅导孩子,他做的这么细,表面来看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但他突然他意识到,这么做的目的实际上是给被人看的,让别人说:你看这个爸爸多认真,他的孩子多优秀,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而不是出自于爱。一个内心被恐惧所掌控的人,内心是没有爱的,有的只是焦虑,他只需要孩子来缓解他的焦虑,来维系他高人一等的自恋。

对孩子伤害最深的不是身体的上的伤害,而是心理上的打击。当他在父母身边体会到深深的嫌弃,感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一个无用之人,这样在内心深处,孩子也会看不起他自己。

一位男性患者的爸爸自命不凡,但却屡遭挫折,所以把人生的遗憾也附加到了儿子身上。爸爸要求他风生水起和每个人都初的好,很厉害,但因为他做不到结果天天被骂。爸爸也是一个很难表达情感的人,所以当邻居家的叔叔让他感受到温暖的时候,他多希望对方是他的爸爸,在家里让他感受最深的是爸爸看不起他,嫌弃他的眼神,在爸爸这里,他是最差的,谁都不如。

而他妈妈性格强势,容易焦虑,恨不得把他保护到不受一点伤害。又因为和爸爸的感情不好,所以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到了他的身上,因此控制欲很强,不让他自己做决定,不相信他。最后他感到自己都不是一个人,而成了妈妈的一个东西。又因为妈妈看不上爸爸,总是和爸爸吵架,也总是和他说你千万不要成为爸爸那样的人。妈妈最喜欢说的就是:你这样像谁?可不要和你爸爸一样。妈妈给他的感觉就是一定要好,才能被接纳,才能被爱。

直到现在内心都一直有一个否定性的声音在对他说:你就是不好,不被爱的。因为他认为只有好才被接纳,所以恐惧不好,怕失去一切。因此,他不能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并幻想自己如果不经历这些,那么自己这么聪明,一定会成为马云一类的名人。为此,他也给自己设定了一套程序,就是高标准与高要求,他放不下,认为错过了一个就会错过一辈子,担心自己没有某个优点,那么就不会带来某些好处。这种程序就好像病毒一样在他头脑中肆意地生长,他因此更加自我憎恨,因为他免不了犯错误,人生也免不了有遗憾。

就算他真的有优点,他也不接受,认为自己这么差的人不应该有优点。自己不够好,认为别人都是好的,他不停地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强迫自己学习别人的优点,结果活成了别人,失去了自己。但越是学习,就越发现自己的缺点多,认为自己就是不好的人。

6、有条件的爱与无条件的爱

就算如此,对于“懂事”的孩子来说,他依然不会认为这一切是父母的错,依然坚持认为是自己辜负了父母,依然相信父母是爱自己的,他会认为认为是咨询师错了,心理学的书错了。他也能举出很多被爱的例子,他宁愿相信是自己的问题,和原生家庭没有关系,他认为如果自己再努力一点,再优秀一点就能得到父母的爱。

一位患者写到:有时,我想跪在妈妈的面前,告诉他我对不起,我让他失望了,求她能对我多点更细腻的关心(但是她已经很关心我了,也非常努力的理解我),多点感性的柔软的话语(但是她的性格并不是这样的),告诉她我也不想这样(她也知道)。我想要好起来,祈求她能多给我点时间,我知道我要分担家里压力,我知道我要承担起责任,我知道我要像个男人一样,我知道我妈妈也很累。我想让她放心,让她能依靠,但是心里很多时候确实痛苦,因为这样更痛苦。

爱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条件的,一种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爱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础;而有条件的爱,虽然看起来是爱,但当孩子做不到父母的要求和期待就会陷入不被爱的恐慌。爱才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一个人被有条件的爱,要求的时候,那么他的内心就没有根,他对自己的接纳也成了有条件的,一旦自己做不到,也无法接纳他自己。

在这种有条件的爱之下,他的自我与内心产生了分裂。他也变得恐惧自己,恐惧真实的自己,并在内心中形成一种:不优秀,不配爱的病态信念。

一个高中女孩写到:条件状语从句——如果被爱的前提是那些所谓的优秀的话,那么谁才是真正值得被爱的呢?你一定要优秀吗?那优秀的概念又是什么呢?嗯?如果没有她所谓的优秀就不值得被爱吗? 以前高考,或许我会有些病态的紧张,因为我怕考上专科,因为这样就会被妈妈否定和瞧不起。

下午的时候我跟我妈妈打视频,我妈妈说,你还是要争取考个本科,本科和专科的命运以后出来真的差别很大,完全就不一样。我当时一股火就冒出来了,我就对她在那里大吼:“你凭什么要一定去硬性的规定别人考本科?难道你就不允许意外发生吗?难道我不小心考上了专科,我就要死吗?我就应该死吗?如果我是妈妈,我有一个女儿。我一定不会硬性的规定她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不会说她考起了专科,她命运就不好。我一定不会这么说的。难道如果我女儿考起了专科,我就应该把她鄙视死吗?她就应该被看不起吗?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吗?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只希望她有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的能力,我不会那么强制性的去要求她,我会包容她,我会宽容她。可能当时她怕我影响我高考,然后她就没有跟我发脾气,要是以前她肯定跟我发脾气,然后她就跟我说好了好了不说了,后来还给我发消息,说只要你平安快乐就好。

我知道她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平息我的怒火,让我好好高考。王宇说的对,你不要觉得大人是很了不起的,父母是很了不起的,她们曾经也是一个孩子,只是长大了而已,他们没有那么神圣,他们也会犯错,他们也只是一个人。

我妈妈总是瞧不起这样的工作,瞧不起那样的工作,对我的要求特别高,她希望我的人生像她所规定那样活下去,虽然她嘴上说的很明确,虽然她嘴上没有这么说,但是她的行动他的语言就是这样表达的。我说当老师,她还不许我当乡村老师,她看不起那个工作,说什么待遇不好。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又不是一个神,她自己没有达到的事情,却把自己的欲望强加在我的身上,要我去完成他自己都没做到事情,为什么要我做?

其实我觉得有个事情他真的很庸俗,她喜欢以这种一次性的东西来定义一个人。中考失败了就是垃圾,高考失败了就是废品。那我们隔壁大学的那个校长以前还不是考了专科,然后又复读,复读了几次然后才考上的,其实人生很多事情就是不一定的,她就是喜欢以你有没有跨过那一道道坎来评价一个人。所以我想远离我妈妈,我感觉她身上好像有毒一样,但是有时候又出于愧疚,好像我是欠了她什么一样,但是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互相绑架呢?听她的事情的时候就是乖,不听她的事情的时候就是跟我吵,跟我妈说我这样不行说不听她的劝,我以后要吃亏,以后会遇到很多麻烦。其实她给我的这些教育就是我一生最大的麻烦,我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虽然孩子的内心遭遇了如此之多的伤害,病态的父母却害认为是自己太溺爱了,所以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但爱分物质的与精神的,物质的溺爱并不是爱的本质,爱的本质在于精神上的认可与接纳。在精神上不能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关怀,这并非是爱,更谈不上溺爱。

真正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是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一旦孩子出现心理问题,那么就必须反思与检讨,父母给孩子的爱到底是否是真正的爱,在父母的内心中是否真的接纳孩子,还是对他充满了嫌弃与不满。

一位患者写到: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被恐惧支配的人生,人生的最高评价准则是父母长辈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符合不符合他们的期待要求,即使没有他们的要求我可能自然而然的会去做到去努力,为了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做事情的目的和动力变得很不正常的时候,我反而不会了,不知道的自己的一言一行怎么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满意,因为怕到连一句话都不敢说错,也不敢让别人说错,那样我在他们心目中就不是好孩子了,不让他们满意我就是错的,这才是我一辈子最大最大的悲哀,人生没有自我,多么可怕,可他们还觉得他们非常正确,幸好逃离了那个环境,不然我会死吧!

一个人的根并非来自于外界的成就,而是来自于内心中的爱,当一个人内心中没有爱,那么他的内心必然充满恐惧与无助,为了摆脱如此的无助与恐惧,那么他必然会建立各种心理的防护,也就是壳。这个壳是由优秀,强大,圣洁,和谐、不凡所组成的,躲在壳当中他才能抵御内心深处的恐惧并生存下去,并且认为自己是好的,有价值的。

为了抵御焦虑,为了自救,他就必须摆脱之前的弱小,他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就必须完美,以让别人看得起,他潜意识里会认为,只有强大了,才不会被伤害,才会被看得起,才会安全,才会安全。但他所作的一切只不过是用外在的强大来掩盖内心的弱小,但一个人越是想证明自己,实际上说明他不接受他自己。最终,他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他不是在成为了自己,反而迷失了他自己。

不管他在幻想或现实中取得了多少的成功与荣誉,获得多少认可与爱,内心中的不被爱的感觉会一直伴随着他,就算他已经长大了,他内心依然住着一个被嫌弃的小孩。因为继承了父母的价值观与偏见,他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也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所以他只能沉浸在一个更好的自己的幻想之中。最终,这个幻想或扮演的人慢慢成了“他”,就算“他”不是他。


但这个壳却是不坚固的,毕竟他只是一个人,并非是一个神,这个如神一般的幻想,总归会被现实所打破,当现实打破了幻想,那么内心的恐惧就会迸发出来,而外在的焦虑就是表现形式,他以为他怕的是死亡,疾病,失败,不可控,不完美,但实际上他真正恐惧的是内心中那个真实的自己,那个不被爱的小孩,那不堪回首的童年的经历。

他来治疗是急需治疗师可以帮他修复破损的壳,这样他就可以找到安全与自信,但实际上他没有醒悟到,之前所有的安全与自信都是假的,都是为了逃避恐惧所建立的心理防御罢了。而真正的治疗是帮助他从壳中走出来,直面恐惧,修复童年的伤痕。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