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专栏/王宇

迷失自我:被恐惧被扭曲的人生

浏览量:4523      发表时间:2016-03-15

迷失自我:被恐惧被扭曲的人生



    人类的一切行为,不是出于爱,便是处于怕。

关于“方法与态度”一文中,我们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走出心魔的关键在于接纳症状,而不是用方法来对抗。但现实中患者却一意孤行,用"方法"来逃避现实,幻想去掉症状。就算他已经穷途末路,也不会放弃如此的执着,因为这关系到——前途,未来,荣誉,尊严,面子,形象,价值感,安全感——人生的基石!

似乎从常理上来讲这无可厚非,毕竟人要脸树要皮,如果一个人丢了尊严和价值,一个人毁了形象,没了前途,那么这个人就会缺乏价值感和安全感,那么整个人及人生就没有了意义。因此患者找寻各种方法的动机也可以理解,毕竟——找回自我——成了头等大事。

这在余光恐惧,表情恐惧,对视恐惧,口吃恐惧等社交恐惧症患者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毕竟这些症状会影响他的形象,破坏别人对他的看法,所以他面对人群的时候就会异乎寻常的恐惧。当然他们来治疗的关键就是去掉这些可恶的症状,毕竟去掉了这些症状他又可以维系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又可以找回面子和自尊,并且也能因此而达到他达到的理想。所以,他们对我所谓的“接纳理论”是深恶痛绝,就算表面或理智上承认其正确性,但骨子里依然排斥,毕竟他接纳了,就失去了——他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人生,也葬送了未来!


所以与“症状”的对抗,其实就是“找回自我”的努力!


正如一位正在经受抑郁折磨的患者,他的主要症状表现就是反映迟钝,思想麻木及恐惧社交。这些症状困扰他好多年,也吃了三年多的药物,虽然情况有好转,但也没有真正走出来。所以他从外地找我为他做治疗,当然就是想让我帮他变回“普通人”——可以头脑灵光,可以正常和别人交流,可以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当问到为何一定要成为他所谓的普通人的时候,他谈到在发病之前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希望自己以后成功,优秀,成为大学教授一类,因为这样才有面子。但高二发病后改变了这一切,他的的重点已经不在学习和前途的追求上,因为症状的存在让他无法专心做好事情,也无法赢得周围人的肯定,所以去掉症状成了他人生的当务之急。

可想而知,他对去掉症状的执着正是来自于找回那个曾经的自己,找回自己失落的荣誉,找回别人的尊重,找回一个美好的未来……

但,想必看过武侠小说或电影的人应该知道,真正的武林大侠往往不在意天下第一,往往执着与名誉追求的人才会走火入魔。所以,成功和优秀,被人肯定等本来是好的事情,但这一切其实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就算没有得到也只能坦然面对,但一味地要求自己要达到,要如何,要怎样的人,往往只会适得其反。只会沉浸在对症状的痛恨,对方法的执着上。


在这里我们不禁有一个疑问,为何患者会如此逼迫自己成功,逼迫自己获得一个“和谐”的人际,逼迫自己出人头地,逼迫自己成为一个任何方面都正常的“普通人”,进而完成自己人生的“宏伟蓝图”?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稍后回答。但当我指出这一点的时候,患者往往会说这难道不是每个人的追求?难道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和别人的认可?话虽如此,就好像每个人都喜欢钱,但有一部分人想钱都想疯了,想必就不是一个好事情。正如武侠片中的大侠,似乎每个人都想提高自己的武功,但一些大反派似乎这股欲望过于强烈,一味地要成为天下第一,结果反倒修炼了邪门武功而走火入魔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患者也是一群想成功,想得到别人任何和尊重,想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正常人”……而想“疯了”的人,所以不惜修炼“邪门武功”来重振雄风。【此部分可以看我关于“上进心有错么?”的文章和专题视频】


“邪门武功”有很多,最明显地就要属强迫行为和思维了,毕竟强迫是一种选择。他用强迫行为和思维来维系自己的完美,纯洁和成功。


一位女性患者从小父母对她学习和人品要求比较高,所以她也很努力,也因此成绩很好,一直活在别人的认可及满满的优越感之中。但她的“好运”只持续到了高中。因为高中住校,而寝室也总是会丢东西,开始她没有什么,但后来她的寝室又丢了东西,当然别人也没有讲她什么,但她就开始怀疑别人讲她,因为她的人品不容怀疑,所以她整天为此惴惴不安,察言观色。后来成绩也受到了很大影响,结果她变得非常敏感,整日昏昏欲睡,逃避现实,和别人接触也变少了,之后睡眠也受到影响,因为她害怕自己睡着了说梦话——本来没有做过,结果还说自己做过。所以工作之后她不敢和别人睡在一个宾馆,因为害怕自己说梦话 ,怕别人因此误会自己,怕别人把自己当成小偷。因为从小父母就教育她要成为一个正派的人,所以为了维系自己的正派,她只能用逃避——尽量远离别人,不和别人过多的打交道(并且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也尽量不看别人的包包);强迫行为及思维——通过察言观色看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是否有变化,通过强迫性求证(询问别人晚上自己是否说了梦话)来缓解自己内心中的焦虑,虽然别人一遍遍的保证,但似乎依然不能让他放心。但除了用强迫和逃避来维系自己的正派的形象,似乎她又没有更好的选择。。


而存在抑郁,焦虑及社交恐惧的人,往往会把一切都责怪到病的头上,认为一切都是 因为自己“有病”,如果自己好了,那么又可以“重出江湖”,所以此类患者的强迫表现在——强迫性地寻求方法——找到最高名的治疗师和治疗手段。毕竟只有如此,他才能好像之前那么“优秀”下去,他的未来才能达到自己想象中的“辉煌”


     一位男性患者,他一直沉浸在成功的幻想之中——让所有人都看得起,成为明星,或者说要集所有明星的优点与一身,要让所有的女人都喜欢他,并且要让以前伤害过他的人,都嫉妒他,他谈到只有这样才能有安全感。

小时候他住在农村,虽然爸爸是做工程的,但因为农村人多,强壮,才不被欺负,但自己家里人单势薄,所以妈妈经常会受到欺负,但妈妈这个人,总是受不了一点委屈,并且争强好胜,总是和别人发生冲突。因为爸爸有时也帮不了他,也会被打,所以在妈妈眼里,爸爸总是那么没用,那么不给力。而妈妈也看不起自己的儿子,说他如果像别人家儿子那么强壮,自己也就不会被欺负了。因此19岁的时候他还到少林寺练过武术,但三个月就放弃了,因为那不是他喜欢做的事情,也吃不了那个苦。其实,就连他爸爸也看不起他,当他在外面打不过别人,或不如别人能说会道的时候,爸爸也会骂他无能。所以他也存在社交恐惧的症状,比如不敢对视,紧张,感觉好像有摄像头在监视自己。虽然如此,在别人面前他也总是要展现出“王者风范”,所以与人交往对他来说成了一种重担,毕竟他成了一个24小时没有N机的演员。   

因此,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别人,完全只在意自己的表现了,所以整个人很紧张,因为他无法接受自己任何的缺点,比如,瘦,不会说话,紧张等等,只要和他幻想中完美的自我不符的,他就无法接受。但他却不认为是幻想的错,他反倒认为一切都错都在抑郁上——如果没有抑郁,他就可以表现的如想象中完美,他就可以做到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和那些明星一样……


好,那么我们来回答上一个问题。患者为何一味地逼迫自己成功,受所有人的接纳,成为一个圣人、完人?并把这一切傻傻地解读为理想和上进心?


其实,这一切都和我们的父母和童年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上文中的患者,他的父母就无法接纳一个无能的人,更无法接纳一个没用的儿子。所以他必须成功,出众,功成名就,不如就会成为父母眼中的失败者。而小时候我们自尊和自信的来源,其实正来自于父母,当父母没有给我们坚实的肯定,得来的如果是有条件性的爱——只有你如何,你才是可爱的,你才是有价值的,你才配得上是我的孩子的时候,孩子往往会很“乖巧”地投其所好,所以在临床中发现“乖小孩”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毕竟“乖”的背后是压抑,“投其所好”的背后是伪装,表面成功、受人欢迎的背后是恐惧——他恐惧成为他自己。


恐惧成为自己,就会成为一种强大力量——一种左右我们人生的魔力。在如此的魔力作用下,患者必须逼迫自己做好一切父母,他人及这个社会所希望他成成为的样子。慢慢地,他已经不再是自己,已经成了一个“精神乞丐”,通过外在的成功来博得他人的肯定和接纳,通过伪装和强迫性的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理想的自我,进而来逃避内心中深藏的恐惧与骨子里强烈的自卑感及那个他都不敢直面的“丑陋”的自己。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来自于恐惧,因为内心深处,我们恐惧失败,恐惧丢人,恐惧被别人否定,恐惧。。。。所以我们的人生和生活,被恐惧不断地扭曲,虽然被扭曲,还被冠名以上进心,理想,追求一类东西,似乎是在追求美好,但这也仅仅是表面而已,毕竟我们追求的不是美好,而是用表面的美好来逃避内心深处的恐惧而已。。。所以,高傲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深深的自卑。


虽然如此,就算他本人意识到这一切,但也是积重难返,毕竟他“习惯”了——他习惯于用表面的虚荣来掩盖内心中的恐惧;习惯了用伪装来掩盖内在的真实——毕竟,连他自己都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


因为恐惧,他躲在虚荣里,把自己隐藏在伪装里,有那么一刻,似乎他成功了,似乎他逃掉了自卑,掩盖了恐惧,似乎他已经站在高处,已经不怕自己被“潮水”淹没,但总有一天,“潮水”会把他淹没,总有一天“潘多拉魔盒”会被打开。当然,此时是最佳直面恐惧,并重新审视生活及自我的时刻,但因为习得性无助,他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是可爱的,有能力的,有价值的。所以他只会习惯性地试图“站得更高”,以逃避被淹没的命运;他只会隐藏的更深,以避免别人发现本来的自己;他只会更加努力,去换取虚荣,以赢得别人的赞美和接纳,似乎成功,荣誉,赞美,尊重,这一切都成了他的生命源泉。


但越是这样,他就会越加迷失,迷失本来的自我与真实的生活。所以只能直面恐惧,别无他法;只能活的真实,不能隐藏;只能放下虚荣,接纳平凡;只有直视并接纳本来的自我,才能逃出这永无休止的魔咒……


首发:森知心理咨询网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