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专栏/王宇

心理治疗:成功人士与高智商人群

浏览量:3454      发表时间:2016-08-22


    似乎”聪明人”做事情比”笨人”容易成;似乎学历高,文化多,理解力强的做心理治疗更容易有收获;似乎成功人士,更有自信,能会更快地走出来……有太多的似乎,但实事上,无论做事,还是做人,抑或是心理治疗,高智商并不能提高成功率,有时既往的成功和高智商,在治疗中却反倒会成为阻碍。
 
    一些来访者懂心理学,还考了咨询师的证书(话说,这个证书很容易考),所以治疗中也经常会和我进行心理学的探讨,当然如此的探讨是有益的,毕竟思考总要不比思考强,争论总比压抑好,思辨总是会帮助人辨明是非。但有时患者懂心理学,并不能真正推进治疗的进展,反倒会成了治疗的阻碍,因为他的“聪明”,他会利用心理学来维系幻想,来逃避恐惧,把心理学当成逃避现实的武器。正如,森田疗法是帮助来访者放弃病态的执着的,但某些强迫症患者却利用森田疗法的理论来继续执着,比如具有某些强迫思维的人,为了摆脱这些讨厌的想法,总是默念“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如此的口号反倒成了一种新的强迫。

    这不,前几天我还伤了一位“高智商者”。以下是咨询qq的留言:

来访者12:41:20
王老师,在吗?
我现在必须跟您通话,就五分钟。
很重要!
我突然觉得很难受,人一辈子不就是被自己的意志所支撑才去面对困难吗?我信任您,当您在客观上摧毁了我几年建立的精神支撑!!
我特别难受!
想哭!
害怕!
你那句好不了了,对我伤害太大了!
我觉得很难受
这会的感觉就像被宣判了癌症一样,没有了干劲,没有了希望,也对什么都没兴趣,对我妈妈也烦躁!
突然
我要怎么办?
我刚才跟您的争执,就是在维系我的支柱,因为您是权威,所以你的话和定论对我影响很大!
我觉得您一句好不了了,让我的恐惧感回到了5年前,此时此刻!
谁也承受不了这种一辈子而定论!
我不想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去探讨所谓几百年来都没有定论的科学真理,我只想客观的,让我的生命过得相对正常的体验,我相信这是精神感冒,不是精神癌症,很多人从感知层面回复过来了,我也能好起来。。。
王老师,我很难受!

森知心理咨询 13:39:35
。。。。咱刚刚不是在探讨你的理论模型?我的也不是定论吧,所有的一切不正是从理论模型推到出来?并且,也是对你原有理论的一种扩充呀。。。还有疑问,可以下次咨询继续探讨

来访者16:41:20
对不起王老师,
我平静下来了。。。
我也有些明白您的深意了,只是您有点高估我的悟性了。


    各位读者也许会看的云里雾里,要能明白我们探讨的内容,需要回到前两次咨询。

   他,是一个成功人士,起码他很年轻,在他这个年级已经很能干了。最近他又和投资机构在谈一个大项目,如果这个项目谈成,那么可谓是名利双收,所以他非常看重这个项目,因为项目的事情,也爽约过咨询,虽然在他心理把咨询这件事看的很重要。
   因为项目到了关键时期,所以对自己的焦虑就更加焦虑,因为焦虑会妨碍他的计划,所以他更担心焦虑让他不成功。所以他急于去掉焦虑。但我告诉他,这不现实,毕竟根据森田疗法的理论,当我们越想控制,越想去掉某种情绪或感受的时候,此种努力反倒不会帮我们去掉症状,反倒是一种强化。他理智上理解和接受我的话,但咨询结束的时候,他强调了一点,就算不能消除焦虑的情绪,也请我帮助他消除焦虑的躯体症状,诸如头皮发紧一类。
   
    这一次咨询就在这种表面平静,表面明白的基础上过去了。但我心理感受到一点,无论是想消除焦虑的感受,还是想要消除焦虑的躯体症状,似乎他都是想消除,无论精神还是躯体,都是一类的,他都无法接纳和包容,他都无法面对任何会妨碍他成功的阻碍。焦虑,正是这让他头疼的坏小孩。

   在如此基调下,我们接下来的治疗开始变得争锋相对了,虽然之前他一直都表面服从和认可我的“说教”。

  虽然我知道,他学过心理咨询,也考过咨询师的证书,但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不过他今天又强调了这一点,并且还补充,他和中国一些心理学名家交流过他对焦虑和心理问题的看法,也得到了名家的肯定。在如此的铺垫下,他开始和我谈起他的治疗理论。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神经可以负重400斤,但因为自己病态的人格,总是逼迫自己努力,追求,奋斗,那么他的神经就会变得紧绷,那么就会让自己的神经长期处于负重500甚至是600斤,那么这种长期处于红线以上的状态就会导致‘肌肉拉伤’,就算现在负重100斤,也不堪重负。所以治疗的关键在于药物和人格的双重改变,首先通过药物来缓解‘肌肉拉伤’,接下来通过病态人格的调整,来改变长期的精神压力。那么通过这双方面的调整,一个人的抗压能力有所缓解,并且通过病态人格的改善,那么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就不会如此紧绷,那么焦虑就会缓解,毕竟,人的精神压力就不会长期处于红线以上了……”

     很完美,真的很完美,他说过之后似乎我无话可说,毕竟天衣无缝,似乎找不到任何瑕疵。按照他的理论,我只需要帮助他改善病态的人格,放弃雄心,不再逼迫自己成功,那么他的压力就缓解了,再加上药物的作用,他的“肌肉拉伤”就恢复了,那么焦虑就减轻了,最终,焦虑就治愈了。

    再然后呢?他焦虑治愈了,然后就更容易成功了……

   不对,按照他的理论,似乎不是在改善病态的人格与追求,反倒又是利用了心理学来消除焦虑,更加确保他万无一失的成功,又落入到病态人格和追求的圈套里面去了。真是“无间道”和“谍中谍”呀,一不小心就差一点被他忽悠了。落入了这位高智商患者的心理学圈套里面去了。

    这个桥段让我想起若干年前的一位患者,他具有典型的社交恐惧的症状,诸如,自卑,脸红,不会说话,见人紧张等,结果在北京经过了一年的心理治疗,这些症状都得以缓解,不过缓解了之后,一天他突然想到,我都已经没有症状了,是不是我又可以在美女面前表现的完美一些,当他有这样一个意识之后,他整个人又开始紧张起来了,他的社交恐惧又复发了。

    所以接下来我和他说了这样的话:

   “你的理论很有道理,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点,打个比方,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而太阳又绕着整个银河系转……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循环,包含于另一个循环之中,而一个循环的终点又可以是一个新循环的起点。假设,你的理论是成立的,那么只是一个循环,这个循环的终点又会成为下一个循环的起点。具体来说,当面对一件事情,病态人格不容忍自己的失败,就会逼迫自己努力,结果精神压力负重过高,陷入焦虑。这其实远远没有结束,焦虑虽然是第一循环的终点,但又会成为下一个循环的起点,意思是说,当你陷入焦虑,然后病态人格又无法接受焦虑的存在,毕竟焦虑的存在会成为成功的阻碍,所以又会加重精神压力,又使精神压力处于负重400斤以上,又会产生‘肌肉拉伤’。所以,从第二个循环可以看出,对于焦虑的态度最好是接纳,毕竟只有接纳焦虑,接纳失败,才是真正改善病态人格。”

    “当然,从理论模型上来说过于复杂,也可以简单一句话:焦虑治不好了”
    “简单明了”

    如此的对话摧毁了他之前的理论和精神支柱。毕竟,就算他的理论有道理,也是一厢情愿建立在干掉焦虑的基础之中,而干掉焦虑又是落入病态人格的误区,此种一厢情愿与精神支柱,不但不能消除焦虑,反倒会成为焦虑继续存在的幕后推手。

   写道这里,又让我想起之前些《方法与态度》的这篇文章,毕竟,患者和咨询师存在一种天然的矛盾性,毕竟来访者需要的是方法,但咨询师是帮助患者转变态度。这两者间就存在一种矛盾,一种冲突。

    当然我可以顺着患者,我甚至可以善意的谎言,我都可以。但这样做就好像一个吸毒的人,我卖给他毒品,当然大家都高兴,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我得到了钱。但似乎这不是心理治疗,这不是在帮助一个人,这反倒是让他越陷越深,在一个虚幻的“希望”之下,越走越远,积重难返。正如一些疑病症的人一遍一遍跑到医院获得医生对于他无病的保证,短期来看,他被治愈了,但长期来看,他病的越来越重。

   “焦虑治不好了”
    这句话没有错,但他只关注这句话的字面意义,却忽视了背后的深意。毕竟根据他的理论模型,改变病态人格是关键,所以焦虑只是病态人格基础上的产物,所以要真正治好焦虑,或者说焦虑一直都不是治疗的终点与重点,重点在于病态人格的改善。
   所以我没有说出来的话应该是:焦虑治不好了,但病态人格有希望治好。而病态人格真正得以改善,其实那时你就不会在意焦虑。不会在意焦虑是好还是不好。

   当一个人过于在意“症状”是否可以好,说明他依然处于病态人格的循环和需求当中,依然被幕后推手所左右和控制。

     “我突然觉得很难受,人一辈子不就是被自己的意志所支撑才去面对困难吗?我信任您,当您在客观上摧毁了我几年建立的精神支撑!!
我特别难受!
想哭!
害怕!”
    
      如果不谈焦虑,只谈病态人格,那么如此的“支撑”与“希望”真的应该被摧毁,早该被摧毁。

    毕竟,这一切所支撑的“希望”,仅仅是用成功来证明价值,用价值来逃避恐惧,用肯定来维系自尊,用自尊来逃避自卑。所以,如此的“希望”反倒是“坑”,逼近,他所有的努力,不是在努力成为他自己,而是逃离他自己。

     有一个细节,在谈这个项目的时候,因为他的聪明,得到了很多大牛的首肯。所以他妈妈终于肯定了他。他谈到,从小妈妈不是不肯定他,只是肯定的太模糊,太笼统,而否定的却相当具体,深刻。而这次大牛们对他的肯定,终于改变了他妈妈对他的看法。

   也许一个人已经长的很大,但也许他的心依然很小。父母可能已经老去,抑或是远去,但父母的话似乎一直在我们心间,在无疑地影响我们做事,和做人。也让我们变得固执与执着。

    后记:看似成功和聪明的人,往往会凭借他的聪明和能力来维系虚荣,通过成功来逃避现实,所以越加聪明,越加成功,这些在心理治疗中反倒不是助推器,反倒会成为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反倒会阻碍治疗。所以,治疗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帮助他卸下伪装与防卫。

    看过这篇文章的草稿后,他发来了一篇很长的自我分析,以下是节选:
   

   努力去得到父母认可,是为了想要获得很少感觉到的被接纳感和归属感,然而这样的努力,仍然不能让我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认可,和接纳。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小学六年级,就经常觉得也许是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所以父母才不认可自己,不接纳自己(或者很少看到他们明确的认可和接纳)。

    我也变得不容易接纳自己,因为母亲严苛,父亲冷漠,所以长久不能得到认可,得到的最多的是否定,批驳(直接的否定,间接的否定,或者被我观察和推敲到的否定),所以让年幼的我对得到家人认可更加渴望,甚至大大超出一般孩子的需求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让年幼的我开始经常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自己是否真的一无是处,进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自己养成了自我观察,自省的习惯。

    对自己越来越对自己审视,越来越多的自省。因为生活中,无论自己怎么做,都得不到家人真正的认可和接纳,所以自己对自己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苛刻到一个平凡的人很难达到的程度,而这些心路历程,外表是完全看不出来的,这种自恨酝酿着。

    逐渐的,因为持久的为了得到认可而提高自我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已经非常高,高到一个孩子的我很难达到。就这样,自己就开始了经常因为认为自己不好而自己恨自己,自我怀疑,并且对自己的大面积否定。就这样继续逼着自己出类拔萃,逼着自己更优秀。

因为从小受到母亲的教育是“你要做大事,所以你要更用功,更优秀,更完美”,所以为了得到母亲的认可和赞赏,我就学习成功学,看伟人故事,用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等等的东西来要求自己,而这更提高了我自我接纳的标准,更强化了这种自我不接纳,虽然这使得后来几乎我的老师,同学都说我优秀,我的内心仍然自卑,仍然不安。

   自己像个没有意义的乞丐,极端乞求外界认可。而这,只给自己带来了至今18年的迷失,与为了更好地取悦外界而给自己戴上的越来越多的面具。然而,更可悲的客观事实是,哪怕再成功的人,都会有很多人不认可他。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