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专栏/王宇

社交恐惧:理想中的自己

浏览量:4149      发表时间:2017-03-01

理想中的自己

                                            

    “心理症患者在荣誉的探求中,迷失在幻想的、无限的与无边的机遇王国里。显然地,外表上他可能会过着像他家人或社区中人们的一般正常生活、工作并参与消遣活动。他并不了解自己正生活在两个世界中(至少不了解它的程度)──隐秘的私生活与公共的生活。无论心理症患者多么不愿意面对现实来反省自己,现实却已把他强分为二;他也许很有天分,但本质上仍像其他人──除具有一般人的缺陷之外,还具有很多个人所须遭遇的困难。他的实际情况无法与他如神的想像一致,外在的现实也不曾将他当神般地看待。对他而言,一小时只不过是六十分钟而已;他必须像其他人一样排队等着;计程车司机或老板也待他一若常人”—卡伦.霍妮

    生活中的每个人看似没有什么不同,但有的人却活的心安理得,有的人却活的焦虑不安;有的人知足常乐,有的人却永远不满足拥有;有的人可以悦纳自己,有的人却对自己及其的厌恶……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当然造成不幸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不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心中的冲突——想要的与得不到。在他的心中认为自己应该拥有的更多,但现实中他却如此的卑微,他幻想他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和每个人都处好关系,并获得所有人的尊重与认可,但可悲的是他越加努力反倒越得不到。因此,他和这个世界,甚至是与自己产生了深深的裂痕,而如此的裂痕却是来自于他想要拥有更多的执着。但他相信自己注定会成功,他相信自己注定会战胜现实,注定能战胜自己,因此他只有诗意的远方,绝不会向现实苟且——他已经活在了自己完美与理想化的世界与憧憬当中,已经活在了对自己理想化的期待之中,就好像着了魔一般无法自拔。因此,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类人,活在现实中的与活在幻想里的。

因此他有两个自我——理想中的与现实中的。这两个自己虽然共同占有同一躯体,但却截然不同,理想的自己优秀,有能力,被人尊重,处乱不惊,但现实中的自己却又如此地不堪,卑微,被人嫌弃,充满不安与焦虑。所以在生活中他极力在维系面子与自尊,不愿把自己不堪的一面暴露出来,因为他认为真正的自己就是如同自己心中所认为的样子,而现实中的并不是真正的自己。现实中的自己表现的不堪,并不是自己真的不好,而是自己病了,如果治好了,就可以真正地“表里如一”了。所以,他一直期盼理“真我”的回归,就如同症状没有出现之前的样子。因此在生活中他就好像潜伏的特务一般,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表面完美的形象,但就算如此他也无法掩盖自己诸多的缺陷,他也注定无法让所有的人都尊重他,因此他“病了”。

但就算他“病了”,他依然没有反思自己的不切实际,依然沉浸在自己完美的期待之中,进而把一切的仇恨都责怪到症状之上,认为没有了症状,那么一切都正常了,自己就又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了。

我们来看一位患者给我写的信:

我今年20岁,读大二 。共有8年社恐经历,现在应该是目光恐惧加表情恐惧。

患社恐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的,但小学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所表现。小学的时候有个男同学上课一直看着我,时间长了我就觉得有点紧张,可能怕他看我太久了就会觉得我不好看而不喜欢我了。那时,我觉得和他玩的挺好的,感觉我喜欢他,他也喜欢我。结果,我紧张的样子被同桌发现了,同桌表现出了一个很奇怪的表情,我也觉得很奇怪,希望自己别那么紧张,但却没用,我依然紧张,除非那个男生不在的时候才会不紧张。

上初一之前的暑假,我在家看小说,并幻想着所有人看见我都眼前一亮,都很喜欢我。可能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注意旁边有人走过,感觉会有人看我。所以从初一开始只要有人的地方我就控制不住地紧张,但我总是用微笑掩藏着,可同学却觉得我恨奇怪,当我紧张的时候就会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这时我就很不舒服 ,因为我不想被同学发现。有些同学也因为这个原因不喜欢我,甚至还有些人说我恶心,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可能我紧张时的表情不好看吧。后来越来越严重了,骑车回家去学校的路上我也很害怕。那时我每天早上还要站在校门口当迎接生,我很害怕很想逃,最后发展到和父母在一起都很紧张。

    我爸爸从小就很苛刻,小时候作业做不来我不敢出声,他总是很凶,还总说我们没出息 有一点小事就骂我们,甚至还会打我和我哥。可能因为他总是骂我, 不怎么表扬我,我就认为只要我做的很好他就不会骂我了,可是我总做不到他认为的好,他总说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好。

    我自卑,我有完美主义,我希望自己都很完美,能做到镇定自若,很有气质很美丽,我希望大家都很喜欢我。可我都做不到。因此,有人的地方我就会很紧张,不敢与别人对视,怕别人发现我的眼神紧张,手上脚上经常出汗,有时会嘴角抽搐,有时面对电脑的时候也会很紧张,胸会很闷 很难受,不敢视频,上街也会紧张。可能我的自我意识就觉得自己紧张的样子不受人喜欢,也害怕被别人发现,不过我不怎么关注它的时候紧张的程度就会好点。我也有不紧张的时候,不过有人经过我面前,我还是很不自在。紧张的时候,我就会尝试想快乐轻松的画面,不过这并不能降低我的紧张。我这个人胆子又比较小,在老师等权威人士面前很害怕,有时在全班面前发言声音会颤抖,越颤抖越紧张。有时别人说了一句:“别那么紧张”,我就更紧张了,害怕被别人发现紧张以后别人就觉得我不正常,没有前途。和熟人好一些,和陌生人会更紧张,因为第一印象比较重要,我又想让别人喜欢我。

 

从信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细节:暑假,我在家看小说,并幻想着所有人看见我都眼前一亮,都很喜欢我。可能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注意旁边有人走过,感觉会有人看我。因为幻想让所有人眼前一亮,让所有人都喜欢他,所以他开始慢慢注意起别人的眼光及自己的表现。但如此的敏感不但没有让他表现的更加完美,提升他的人气指数,反倒让他产生了很多社恐的症状,诸如,表情紧张,不自然,不敢对视一类,而且也因此远离人群,因为他害怕别人发现他的问题。当然她来治疗就是为了让我帮他消除如此之多的症状,毕竟如果没有了这些症状,她又可以以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出现在别人面前了,这样他就可以获得所有人的喜欢了。

因此她急于找回那失落的自我与光环,依然想要维系荣誉,但她却没有反思,完美中的自己到底是否是真实的存在,抑或仅仅是一种主观的想象。如果这一切就如同海市蜃楼一般,那么岂不是自己俨然已经活在一个梦中。而一味地执着不但不会“治好”,反倒只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冲突与痛苦,进而在现实中更加自卑,更加无法面对本来的自己。

活在梦中——她已经忘记了本来的自己,已经慢慢地让自己相信,自己就如同自己幻想中的完美无缺,就好像天使一般,进而用幻想中的形象来要求自己、塑造自己,仿佛那才是他自己,而现实中这个丑陋的人只是一个讨厌的陌生人,或仅仅是自己病了。

她宁愿相信自己是一个病人,也不愿面对自己原本就是一个凡人。毕竟,病人的身份给了他希望,毕竟“治好了”,她就可以如自己幻想中那么完美了。因此,她不愿承认自己原本并没有病,只是她一直不能接受平凡的自己。如果非要用病来形容,那么她的病不在于症状本身,而在于她不能接受她自己罢了。

而这一切的来源在于——无论他怎样努力,也无法满足他爸爸的要求。因此,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时候,她就悄悄地在幻想中满足。虽然现实中她依旧平凡,但在她的幻想中她早已经如同仙女一般完美,早已经凌驾于父亲的要求之上,早已经成了一个不会被所有人伤害、否定的完人。

每个人都会有想象,其实患者最开始的想象也是无害的,但正如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般(希腊神话里有一个雕塑家,名叫皮革马利翁.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女神雕像,他把雕像当成是有生命的美丽女郎,日夜倾诉者自己的期望.在皮革马利翁的期望和爱护下,雕像果然变成了真人,与他“白头偕老”了),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宁愿相信自己幻想的一切是真实的,并爱上了自己的幻想,那么幻想中的人就已经不再是一个虚幻的人物,起码在他自己心中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慢慢的这个幻想中的人在他的内心中开始有了生命力,开始有了自己的性格,有了自己的脾气,有了自己的情感,甚至有了对现实中自我的控制力——慢慢地他开始脱离了真实的自我,被幻想中的那个人所控制所左右,好像他就是他幻想中的那个人。

结果他评判自己的尺度就不再是从本来的自己出发,也不是从现实出发,而全然按照他幻想中的那个人的标准、喜好、超然的能力出发——他喜欢什么,他不喜欢什么;他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他向往什么,讨厌什么;他做什么,不做什么;他应该表现出怎样的情感,不应该表现出什么情感——都已经不再是按照自己内心中真实的意愿,而全然被幻想的人所左右,他已经不再是原本的他。

这一切的过程就好像被魔鬼附身一般地可怕,慢慢地他被魔鬼所吞噬,魔鬼成了控制他的力量,而他自己再也无法左右自己,真实的自己慢慢被放到了一个角落被蒙上了双眼与手脚——他已经成了一个傀儡。当然他甘愿出卖自己,正如“魔鬼契约”一般,魔鬼许诺给他所不具备的才智,能力,荣誉,让他可以超越自己所面临的困境。

“个人最初可能有着比较无害的,把自己描绘为某种充满魅力的角色的想法。接着,他在自己的头脑中创造出一个他“实际上”是、可能是、应该是的理想化形象。然后是最具有决定性的一步:他真实的自我逐渐消失,于是可以用来实现自我的精力被用来使理想化的自我成为现实。他的“要求”是企图保持他在世界上的地位,即合适并支持他理想化自我的完美性重要性的地位”——卡伦.霍妮

一位患者对此是如此描述的:“ 关于我的完美主义,好像是很强大。以前把自己关在家里的半年中,除了昼夜颠倒,形如活尸一样,还有,就是看言情小说,我是把自己想像成电视里的女主角,能得到所有人喜欢,如果自己有一些心机,反而有罪恶感。就像现在,每天还会幻想,下班走在回去的路上,会幻想女主角的忧忧郁,落魄却孤清,感觉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聚光灯下,会幻想自己的行为和女主角的一样。但同时会为这种幻想羞愧。完美的白日梦经常在我的意识中出来——言情小说里的女主角呆呆的,无心机,最重要是很多人都喜欢她,还有悲天悯人的美。淡雅如菊,有一种活在诗意的浪漫之中。你知道吗?就在这时,我完美主义又出现了,觉得自己很有才。我觉得真实的自己就被这种完美幻象制约了。我的一举一动,会在心里幻想女主角的行为。就比如,我在等红绿灯时,我会流露出天真呆呆的表情,这时就好像进入了小说或电视剧里。还有,在开会时,我突然会想自己写一封特别好的建议信,而我还会不顾名利。这如幻想形象还是如出一辙,我意识到了。日常还有很多这种例子,我觉得很可笑,我才来公司,却幻想自己做此等伟大的事,讨厌自己不自量力,还会在其他优秀的同事面前羞愧。如果我不讨厌完美主义,为什么会这么难以启齿呢?还有我对你的完美幻想也是一个制约,毕竟我对你的幻想是满怀爱心,兼济天下,舍己为人。所以有时我不明白,我所说的许多问题,你都没告诉我怎么办。难免会抱怨。”

一些患者小时候非常喜欢看三国,水浒,或名人传记一类,然后开始幻想自己是其中的人物,但如此的幻想慢慢渗透到了他生活各个方面,他开始按照伟人和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来塑造自己,结果无害的幻想慢慢成了自我的要求,而自我的要求慢慢成了一种自我的品德和才能,之后理想化的自我已经不再是头脑中所空想出来的一个人物,反倒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幻想的形象成了他自己。结果美好的想象就成了无情的要求——我应该充满力量、无所不能、完美无缺、历史中的伟人抑或是电影里的情圣。

但因为现实中的他压根就做不到这一切,这一切都是扯淡,但他却也因此陷入到深深的自卑与自我憎恨之中——因为他不能如自己所认为的那般无所不能。

所以他的生活注定不平静,一会窜入云端,一会陷入地狱;一会高高在上,一会卑微无能;一会要改变世界,一会又陷入深深的绝望。

 

表面上他和常人无异,但他已经犹如一个着了魔的人一般,就好像带了魔戒一样已经迷失了本性。他宛如活在梦中,一个个人化的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是优秀的,出众的,受人欢迎的,完美无缺的,在这个世界中他宛如天使一般,又犹如英雄受人敬仰。但现实却把他一分为二,就算他有天分,也只是一个凡人而已,所以他比普通人更加脆弱,易于被伤害,因为他的幻想的世界经不起任何现实的检验与打击,就好像纸牌屋一样脆弱。所以网络视频和照镜子有时都会给他带来压力,毕竟镜子中的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漂亮,他也害怕拒绝和否定,毕竟这些都会让他失去想象中的光芒,所以他人生的意义已经不是活出真我,而成了如何保护他的理想国。

因此,不仅在幻想与白日梦中,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也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证明自己的卓尔不群。但他所做的一切努力注定不是因为对事务本身的热爱,而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伟大,因此他做的一切并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怕——他怕自己不能如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凌驾于他人之上;他害怕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而已。因此,在工作与学习中比常人更加努力;在与人相处中,他更加与人为善;在人品上,他更加具有圣贤般地品德;在对待人生上,他比一般人更加有“理想”。因此他往往会比同龄人更加早熟,在别人还傻傻的玩乐的年代,他似乎就已经开始思考人生及未来,也更懂得如何讨好父母与师长,因此他成了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因此,他也会对身边人有一种轻视,认为他们在浪费生命,是没有追求的人的芸芸众生。因此,也许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他也许会出众,出色,也因此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似乎自己已经变成了自己梦想中的样子,似乎自己已经变得与众不同,在他的人生因此有了一段难得的平静期或辉煌期,无论辉煌是来自于现实中的成就还是幻想中的品德。以至于一些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总无法忘记自己小学一年级是班长,或高中是第一名,抑或是自己是高考状元一类。似乎那时的天都是蓝的,水也是纯净的,心也是美好的,但现在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就算他完美的幻想在现实中已经被虐的体无完肤,但在他的意识中依然相信自己是优秀的,有能力的,具有超越常人的高尚品德,就算他的努力与品德仅仅是一种赢得别人肯定的工具罢了,他也依然以此来让自己相信自己的不凡。一位患者也曾经说过:我宁愿在现实中死去,也不愿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因此,越加执着与幻想,只能说明他越加恐惧现实,恐惧现实中的自己。

因此,他会在现实中拼命找寻各种能证明他不平凡的证据,这一切仿佛成了他理想化自我的支撑,就算他的不凡仅仅来自于他的幻想,他也宁愿相信这一切是真实的。所以,他在既往的经历中更容易记住自己的成功,遗忘自己的失败;更容易扩大自己的优点,粉饰自己的不足;更容易隐藏自己,而不能坦露自己的真心……慢慢地,他越来越看不清楚自己。

 “‘自我理想化’离不了‘自颂’,它带给个人相当需要的意义感及凌驾他人的"优越感”,但决非盲目的自大,每个人都经由自己特殊的经验、过去的幻想,个人的需要以及他所具有的天赋,来建立起自己的“理想形象”。若不是幻像具有“人格特质”,那他就无法得到一种“本身”及“统一”的感觉。他一开始就将他解决“基本冲突”的方法理想化:使顺从变为善良、爱与神圣;攻击变为力量、领导力、英勇与全能;冷漠变为智慧、自足与独立。根据个人的解决方式,使本身的明显缺点或缺陷变得隐晦,或对此加以修正。——卡伦.霍妮

比如,一位患者他一直活在伟人幻想之中,当然他现实中也是有能力的,但也有很多不足,不过他却巧妙地逃避了失败,粉饰了缺点,比如虽然他挣钱多,但同行中依然有很多人挣钱比他多,但在内心里他依然鄙视那些挣钱比他多的人,因为他认为那些人只知道挣钱,但自己比他们有文化,有修养;当然一些大学教授当然是比他有文化,不过和这些人比较的时候,他又认为自己有商业头脑,所以依然比那些书呆子强,并且他认为真正的精英在民间;而且在两性关系上他也非常纯洁,因此也瞧不起那些乱搞男女关系的人,其实如此的骄傲仅仅是掩盖了他在两性关系中的无能,因为他害怕被拒绝,所以他压根就不敢争取。在如此自讼下,他永远是最好的,最牛逼的,最出色的,最……

有时如此的骄傲自大并不会好像煤老板一样显示在外在,毕竟这一切是他无意识中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是在他内心之中的,外人并不会知晓,他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一切,这是他自己“秘密王国”,只有在治疗的时候患者才有勇气把这一切和盘托出,毕竟在他的意识层面他依然要伪装的和常人一般,毕竟他享受的是低调的奢华,如果别人知晓他的狂妄自大也会给他带来不安全——毕竟,这会让别人招致别人的反感和嘲讽。因此,他就好像是“潜伏”一样,这一切都是在他内心中秘密进行的,如果不加注意与分析,就连他自己都意识到不到这一切的存在。因此在和别人的交往中,他还容易给别人留下随和和谦逊的印象,因为他需要一个面具来掩饰他内心中的疯狂,所以他更多的时候会一个人独自欣赏自己。正如一位男性患者告诉我,在他成功地组织了同学聚会,看到同学都笑逐颜开的时候,他往往会一个抽着烟,欣赏自己的“杰作”,并在暗地里“崇拜”着自己。所以,他总是能找到自己比他人优秀的各种理由,似乎自己注定与众不同,自己注定不平凡。

    因此,他往往是是“套路高手",虽然说一个人欺骗别人很容易,欺骗自己很难,但对于一个生活在幻想中的人来说,自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成了“点石成金”的工具,他往往不会检验其真伪,只需要那对自己有利的结果。比如,当一个人因为恐惧而逃避社交的时候,他往往会欺骗自己说,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不喜欢热闹的场合;当一个人因为不擅长某件事的时候,他往往会很快地放弃,对自己说自己压根就不感兴趣,其实他只不过是为了逃避失败;当一个人及其病态恐惧死亡,恨不得一天跑好几趟医院以求得医生无病的保证的时候,他往往会欺骗自己每个人都害怕死亡,但其实只不过为了掩盖他不能和凡人一般死掉的现实……

    避重就轻,推卸责任之后,那么他就没有问题了,而且大多数患者经常运用的一个套路就是把一切都责怪到症状的头上——是症状不好,而不是我不好。他把自己和症状分的很清楚,就好像天使与恶魔一样,就好像这两者是势不对立的两级。毕竟,如此他又可以维系自己是一个极好的人,并把一切的失败都责怪到症状的头上。他因此又可以维系他的幻想——去掉症状,我就可以成为我想成为的人,生活就可以按照“正常”的轨迹进行,而不是如此不堪。

因此他比常人更加容易焦虑,他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被否定、被伤害、被抛弃、被轻视……任何会让他“平凡”的东西。

生活本来可以很简单,但却被患者弄的很复杂,虽然很累,但对他来说却很有意义,毕竟经过他主观的美化,客观的维系,三观的端正,人际的和谐,那么他就已经成功了,成为了自己所认为的不平凡的人。

但就算如此,他也没有找到真正的安全感,毕竟这一切都是假装,他内心中已然充满恐惧,他恐惧别人识破他的套路,恐惧别人发现他原本的脆弱与无能。因此,一位女性患者告诉我,越是亲密的关系就越让他紧张,越加放不开自己,因为他害怕别人发现他的不好,和本来的面目。

他因为幻想而骄傲,却也注定因为现实而自卑,毕竟无论他怎样努力依然无法摆脱现实中的自己,依然无法摆脱自己作为一个凡人的存在。他入戏太深,还真把自己当成了幻想中的人物,插上鸡毛还真把自己当孔雀了。因此,他非常需要成功,荣誉,成就,面子,名望,地位,金钱,权利,尊重,重视,等一切“好”东西,毕竟只有如此他才能维系幻想。因此,他往往具有超凡的雄心和抱负。所以患者往往对权利与地位;美德与人品;口碑与评价非常的在乎,毕竟只有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得到更多的肯定,只有维系更多的美德,他的理想化自我才能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所以患者往往非常在意成败得失,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正如一位重点大学的学生非要退学,究其原因就在于学校的“牛人”太多,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与其齐肩。

越是沉浸在理想化自我当中,就越加对极致的完美执着,他要在各个方面做到无懈可击的成功,正如一位男性患者告诉我,他工作和做生意,不想让爸爸的任何帮助,因为他想要没有“毛刺”的成功;而在人际交往中,他也极力处好和每个人的关系,因为他想让自己讨厌的人都喜欢自己,并且他也有处女情结,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女人也同样无可挑剔,因此,他找不到他想要的女人,而且也不敢找女人,因为他担心谈到结婚后妻子对着电视机说:老公,你怎么没有电视是的那个人成功?因此,他要在群体中成为最优秀的,如果不是他就会抓狂。

     登的高,跌的重。越是要求自己,就越容易对自己失望,越是活在幻想之中,也越加容易自卑与自恨。毕竟无论他怎样努力都无法做到自己所期望的成功,毕竟他不可能永远是最好的,最出色的,最受人欢迎的。

沉浸在幻想之中的时候,那么这个人最害怕的就是现实,所以患者会极力逃避现实,逃避人群,毕竟这样才可以继续“意淫”,才可以继续自欺,继续做自己的黄粱美梦,所以患者怕人,毕竟人是有思维的,人可以识破他的谎言,看清他的真相,因此他必须远离人类。

其实并不是他人可怕,也不是他人用苛刻的要求来审视他,只不过是他一直用人类所不能及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罢了,所以表面害怕他人,实则是他害怕他自己,害怕自己做不到自己所期待的,所要求的。

虽然现实不断提醒他,他只是一个凡人,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却依然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依然无所不用其极地逃避真相。因此,他拒绝拒绝承当任何责任,拒绝冒任何风险, 因为在一个人的世界中才最安全,才可以继续维系他完美的幻想。就算一些事情他没有做过,他都认为自己一定做的好,所以一位患者当弹吉他自己弹不好的时候都非常惊讶,我怎么可能不会谈!当女友和他分手的时候,他也非常震惊,他怎么可能和我分手?面对现实的恐惧,会让他更加沉浸在成功,宝马,美女的幻想之中,而越沉浸在幻想之中,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他谈到简直是在自杀——自杀般的痛。

“天才的潦倒不遇,是瞎撞瞎碰似的偶然如此呢?还是他内心和环境的性格使他必然如此呢?是他的心灵跟现实的冲突呢?还是那粗鲁的现实恃强凌弱,向他高尚的心灵开仗呢?”——《唐吉诃德》

如唐吉诃德一般,他也同样会活在自我美化与黑白颠倒当中,这一切都是为他理想化的自我而服务的。比如他患者会把自己对异性的恐惧解读为纯洁,会把自我压抑解读为美德;会把对异性的依赖与迷恋解读为对爱的执着;也会把贪婪解读为追求理想;会把病态的执着解读为上进心的体现;会把对异性的玩弄解读为,自己魅力超群……所以,此时真正的品德与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幻想中的自己的形象,然后就会把自己幻想成,塑造成幻想中的人物所拥有的各种品德,然后自编自演地活在自己的脚本当中,也不惜把自己真正的人生搞成一个笑话。

他有如活在幻境之中,已然分不清幻想与现实。

当然,每个人对人生都会有美好的期待,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更好的自己,但更好的自己是一种可能,而不能强求。但患者则错把希望当成应该,把幻想当成理想,他错把幻想中的自己当成了真正的自己,他已经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区别。

而且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不仅把想象中的完美的人当成了自己,并且也已经按照如此完美的自己来要求自己,塑造自己,并且也要求别人的尊重与认可。结果他仿佛成了一个落魄的贵族,虽然并没有任何权利,却按照贵族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也同样要求别人按照贵族的标准来尊重他,并且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他不惜压抑自己真实的情感,一味地表现的礼貌,高尚,绅士风度,其实这一切也都是为了赢得别人的接纳与肯定。结果他越来越不是他自己,而且也越来越讨厌他自己,所以,他在自己心中永远都是一个“罪人”。他就好像落入沼泽一般,越加症状,反倒陷的越深,因为他无论怎样都不能满足自己心中那些“应该”。


节选自正在写作的新书《社交恐惧症的心理治疗》。更多章节,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每周定期更新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