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专栏/王宇

自卑与自恨

浏览量:8363      发表时间:2017-03-27


“经过美化的自我不仅变成了一个他所追求的幻影,而且也成为用来衡量他的实际存在的标尺。从天神一般完美的观点来看,这个实际存在的是个令人难堪的形象,以至他不得不对之表示鄙视。最好用两个人来描述这种情况。一个人无与伦比的有理想的人;另一个是无所不在的陌生人(即,实际的自我),这个陌生人永远在干涉,在扰乱,在使他难堪。用“他和陌生人”来描述这种冲突看起来似乎是最切合实际”——卡伦霍妮

 

当一个人活在自负幻想之中的时候就犹如漂浮在空中,他的伟大并不是因为他实际上真的具有他所认为的能力与品质,而是他硬是认为自己应该是这样的。在如此的幻觉之中,他找到了他渴望的安全感、价值感、甚至还有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优越感。越是沉浸在如此的自欺之中,他就越加恐惧现实,毕竟现实中的他就好像是另一个人,一个不应该存在的人,是一个“病人”。为了维系幻想,他注定要与这个“病人”,这个陌生人势不两立。他也因此注定在自负与自恨之间摇摆不定——他因为幻想而自觉高高在上,又因为现实而感到无地自容。

幻想取代了现实,但现实必将撕破幻想;自负幻化成了自信,但现实必将让他陷入自卑;理想化自我取代了真实的自我,但现实必将让他原形毕露——他不过是一只化妆成白天鹅的丑小鸭罢了。虽然完美的幻想只不过就是一场海市蜃楼,但他却一直不愿相信这一切是假的,当他逃不过现实,无法继续自欺的时候,整个人会陷入到焦虑、抑郁甚至是极度的惊慌。而当现实中他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像自己想象的那般完美无缺的时候,他整个人也会变得极其憎恨自己,而他憎恨自己的程度和他美化的程度成正比——他越活在自我美化的幻觉之中,也会越加憎恨这个真实存在的自己。

虽然他一直试图让自己完美;虽然他一直活在自命不凡之中;虽然他努力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但他却一直无法摆脱现实中的自己——在想象中他应该完美无瑕,但现实中他却有无法去掉的缺点;在幻想里他应该超越身边的人,但现实中他却无为平庸;在白日梦中他应该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在现实中他却畏畏缩缩害怕被人关注;在内心深处他认为自己无比重要,但在现实中却不能赢得所有人的尊重;他认为自己应该纯洁无瑕,但在现实中他却有抹不掉的污点;他认为自己应该好似圣人或天神一般地存在,但在现实中他依然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而已,无法摆脱人类的局限性。

如此的现实引发了他内心强烈的冲突——他因为无法接受现实中的自己而痛苦,又因为活在理想化自我之中而自命不凡。两个自我在他内心中争斗,虽然现实已经摆在眼前,但他拒绝承认这一切,拒绝承认自己就是现实中那个“无能”、“弱小”的人。虽然他努力摆脱,但却徒劳无功,因此他陷入到深深的自卑当中。因此,他成了在现实与理想夹缝中生存的人,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在撕扯着他,让他“人不人,鬼不鬼”般地存在。如此的冲突就好似一场战争,他认为如果可以消灭现实中的自己,那么理想中的自己就可以永存。但结果却是他本人反倒成了牺牲品,毕竟,他虽然试图超越自我,却又注定无法摆脱这平凡的躯壳。

正如卡伦霍妮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中所引用的一个德国诗人的诗句所描述的:

我将死去,让自己把自己摧毁

我是两个人:我能够成为的人和我现在是的人

最后其中的一个将会把另一个消灭

我将会成为的人像一匹腾跃的马

(现在的是人被缚在马的尾巴上)

像一个现在是的人被绑在上面的轮子

像一个用手指揪住受害者头发的

复仇的精灵,像一个坐在他的胸膛上

一口一口地吸着血液的吸血鬼

诗人说:我们之所以憎恨自己并不是因为我们毫无价值,而是因为我们被迫试图超越自己。诗人说仇恨是我将会成为的人和我现在是的人之间不相符的结果。存在的不仅是分裂,而且是一场杀气腾腾的残酷战争。

在他内心中他一直认为自己应该如天神一般的完美,这才符合他认为的正常与常理,虽然他也知道没有人可以完美无缺,周围也没有人可以达到他想要的一切,不过他却依然用完美的要求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来苛求自己的言行。任何会暴露出他人类局限性的东西都会让他恐慌,比如,他会惊奇地发现他自己也会脸红,口吃,紧张甚至会放屁,抑或是有不好的想法与品行。当他发现自己有如此“低劣”的行径与情感的时候,他就会努力压抑与摆脱这一切,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无可挑剔,但“看起来”与“实际上"已经就存在了一种冲突,这本身就是一种杀气腾腾的战争。他宁愿活在“看起来”的完美里,也不愿承认“实际上”的他自己。

所以就算他对他人十分友好,但此种友好也许并不是来自于对他人的尊重与肯定,而是来自于他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看起来”友善的人;就算他工作认真,但此种认真与努力并不是来自于对当下事物的热爱,而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有卓越的成就;就算他品行端正,但这不完全来自于他内心中的善良,而仅仅是让自己“看起来”有完美的品德。此种“看起来”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己理想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做给别人看,让别人以为自己真的如同自己“看起来”那般地完美。

因此,一些患者会形容自己与他人好像隔着一个玻璃罩,别人并不了解真正的他,或者说他也不愿让别人了解本来的他自己,因为活在真空的玻璃罩当中让他感觉更安全,这样别人就不会发现他本来的不完美。因此,他会努力控制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看起来一切都很好,而如此强大的“自控力”虽然让他成了一个“看起来”完美的人,却因此压抑了自己真实的自己与真实的情感,他已经看不清楚自己本来的样子,他只是表现出想让别人看到的样子。比如,一位男性患者在生活中无比压抑,因为他总是追求人际的“和谐”——他压抑了对所有人的愤怒。就算老婆买了很贵的东西他不高兴,但也绝不会说出来,就算领导批评他没有道理,他也不会反驳,虽然在内心中他无数次幻想自己反驳对方,争取自己的权利,但在实际中他就是无力反击。当问他为何如此压抑自己的时候,他谈到其实他压抑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维系一个“好人”的形象,让别人觉得他是一个不错的人。因此,他只能生闷气,通过远离别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但他也因此更加自恨,因为他无法接受自己总是这样软弱可欺。

因此,他的内心中充满了各种冲突,他又要让别人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又要维系一个和谐的人际,还不能软弱可欺,又要做好一切他应该做好的,还要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在如此之多的要求之间,他不但没有做好任何一个,而且还因为如此之多的要求而压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整个人都已经成为这种种无情要求的牺牲品。就算出卖了自己,迷失了自己,他依然不会对自己满意,在内心中就好像有一个暴君一般,一味地逼迫,一味地要求,不管这些要求是否合理,不管这些要求是否矛盾,所以无论实际上他做的如何,在内心中他永远都觉得自己做的不够。

所以,就算各方面都表现出色的人,也会体会到深深的自卑与自恨,甚至不敢主动交朋友与谈恋爱。当问他已经这么好了,为何不能主动拓展自己的生活?他往往会谈到:做好是应该的,而做不好是不应该的,因为我还有很多做不好的地方,还有很多没有改正的缺点与症状,所以自己还不够好,等好了再说吧。因此,一些人很恐惧当众发言,并不是说他说的不好,而是他担心自己说的不完美,没有表现出自己想要表现的气场。

越是希望自己什么都好,就越是因为自己种种实际的不好而陷入自卑,想象的完美与现实的挫败之间成正比。自卑不是来自于他实际中不好,而是来自于他要求自己更高。因此一些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人,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就比别人差,而是因为他不能超越他人,不能集所有人的优点与一身。因此,在临床中往往会接待一些靓丽的女孩,却认为自己长的不好;而一些学霸依然认为自己懂得不多;一些具有基督徒品格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充满罪恶;一些有能力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因此,一个人好或不好,并不是来自于他实际的拥有,而是来自于他的比较对象与参照物,毕竟一个靓丽的女孩和明星对比,也许他确实有逊色之处;一个学霸和百科全书对比,他当然会显得很无知;一个基督徒品行的人如果和圣人对比,当然他依然做过很多罪恶的事情;有能力的人,也当然无法逃脱失败;人际间关系很好的人,也总会有不喜欢他的人……所以一些治疗师为了帮助患者找回自信,往往会让患者相信自己具备很多的优点,希望他能够看到优点而减少自我否定。但这种做法注定是失败的,毕竟他的自卑不是因为他的优点不够多,而是因为他不能做的更好。因此,只要有任何做不好的地方就会引发他强烈的劣等感,毕竟他想要的不是大部分不错,而是全都好;他想要的不是和多数人相处的和谐,他想要的是获得所有人的尊重;他想要的不是简单的成功,而是超越身边所有的人……因此,治疗师的好心相劝并不能让他找到自信,毕竟他不是把自己和周围的普通人在做对比,他是想要自己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人,或者说他是想成为一个神,因此他永远都无法对作为一个人的自己满意。

同样,如果他一味地只是关注自己的不足与症状,而没有因此反省自己对自己种种无情的要求的话,那么他也注定不会对自己产生同情,只会更加愤怒——他不仅会生自己的气,同时也会把怨气撒到别人的身上,毕竟他人也没有按照他期望的那般尊重他,以他为中心。因此,他不仅恨自己,也恨身边的人,也注定无法处理好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虽然他轻视自己,但他的自尊心又无法容忍别人小瞧他。因此他会尽力在别人面前掩饰自己,让他自己“看起来”无可挑剔。因此,在人群中,被人审视或他感觉别人在关注他的时候,就会让他紧张不安,就好像有一台摄像机在审视着他的言行,因此他压根无法放松下来。因此,一些患者谈到自己适应能力很差,在新的群体与环境当中,因为他的紧张与焦虑会让他放不开自己,进而阻碍他和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就算他已经和别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如果有一段时间没见,他又要重新适应。因为他的敏感,他整个人也会变得草木皆兵,就算别人没有恶意的话都能让他愤怒,就算别人不是针对他,他也觉得别人在看不起他。比如,一位女性患者因为寝室的一个女同学说:咱们寝室没有美女。她一直为了这句话而耿耿于怀,因为这句话也是对她间接的否定;当他问别人一个问题,对方说你不会自己看书呀,这样随口的一句话,她都觉得对方讨厌她,都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甚至是在我的文章中说过“神经症”本身没有闪光点,仅仅是对人类精力的一种浪费这句话,结果她也生我的气,认为这是对她作为一个神经症患者的否定——没有闪光点。

但他的内心是冲突的,虽然他愤怒,却依然不敢表达愤怒,毕竟他还有维系完美人际的需要,因此他发火也不是,不发火也不对,只能独自生闷气。当看到别人可以轻松愉悦的交流,而他只能一个人的时候又因此更加自卑。恨不得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或想用圆规扎自己。

因为他瞧不起自己,同样也不相信别人是接纳他的。因此在内心深处他并不真正信任他人,甚至会认为人性本恶,每个人都是自私与具有批判性,并会在他“跌倒”的时候偷着乐。因此,他只能极力隐藏自己并和他人保持距离。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丑恶与无聊,而这一切正是他对自己无情与残酷的投射而已——越担心别人恶,越说明对自己有多恶。

一位患者是这样描述他的心理冲突的:我无法接受、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当迫不得已去面对真实自己的时候,我就会憎恨自己,这种憎恨太可怕了,我无法忍受被憎恨的痛苦,进而通过逃避真实的自己来度日!因为所有人的思想跟我一样,所有人也无法接受、无法面对这样的我,当别人面对我真实的一面的时候,别人就会憎恨我。憎恨太可怕了,所以就逃避人,最后形成社交恐惧症!

自恨往往会外移——认为别人也是如此憎恨自己。因此他往往会觉得别人的目光都是批判性的,似乎自己就是一个等待被宰割的羔羊,每个人都变得异乎寻常的可怕,别人也成了判官和可以主宰自己情绪的人。当别人变得如此具有批判性如此可怕的时候,生活对他而言早就没有轻松可言,每次出门每次与人接触就好像战场一样。因此,他更多的把自己的生活圈子陷入到一个狭小的圈子里,毕竟越少与人接触,就越“安全”。毕竟只有逃避那些令他恐惧的人和事,才能减轻他的恐惧,也才能减轻他的自恨。与其犯错,还不如不做,因此一些患者在生活中话很少,不是他没有话,而是他说什么,做什么总是要反复思量,害怕发错,因此他说的话总是要经过加工才放心,但经过他如此复杂的思维过程之中,他反倒变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当发现自己无法做到自己期望的结果,那么也许逃跑就是最好的选择,毕竟这样既能减轻自己对自己的苛责,又能减少不能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好带来的压力。

为了逃避自卑与自恨,他必须消灭现实中的自己,现实中自己各种局限性,各种不确定,不在他掌控之中的事情。毕竟,如果要作为神一般的存在,那么他就不能有缺点、有不足、有不可控之事、有不喜欢他的人。因此任何与他理想化自我不符的东西,都会成为症状——诸如,他竟然会脸红、手抖、失败、被人嫌弃、被伤害、不被重视、也会和常人一样死掉,这些都会引发他内心中强烈的冲突,毕竟这一切他认为不应该存在的,都会被他视为症状,都是需要来消除的,毕竟把这些污点都剃光了,他又是一块“美玉”了。

当他没有做到对自己的要求,或别人没有按照他期望中那样对待他的时候,他惯常的反映是:不应该!如果他被背叛,他会认为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如果他遭遇失败,他也会认为不应该;如果别人懂得东西比他多,他也会震惊,我怎么会不知道?当他无法接受自己的时候,又会把这种批判外移,认为别人也会如此看待他,因此就会逃避令他恐惧的人或情景。就算他逃避了,他内心中的要求依然没有放过他,毕竟他应该勇敢,应该可以战胜一切,应该无所畏惧,应该正常,甚至比正常人还要正常,而龟缩在角落,让他更加无法接受这样一个失败,甚至是不正常的自己,因此他内心中会产生对自己更加强烈的否定与憎恨。并且,他也会认为症状也同时带给了他人不好的影响,似乎是伤害了别人,因此一方面更加恐惧别人对自己的反感,另一方面他内心又进一步审判自己,因为他不应该伤害别人,而现实中他却因为症状的存在而影响了别人(比如,他紧张,别人也跟着不自然),所以在内心中他更加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

因此,去掉症状或一切他认为不应该存在的东西成了他的希望,毕竟消除了这一切不应该存在的东西,他又可以成为他“自己”,而不是现在这样一个令人讨厌,也让自己恐惧的陌生人。因此他病态的执着也是一种减轻自恨的手段,不然他将落入无尽的深渊,但越是如此,他不但没有摆脱,反倒会更加憎恨自己,因为他所有的努力不但没有减轻自恨,反倒让自己更加看不起自己。

他不仅会因为各种“奇葩”的理由陷入自卑(如,一个女孩竟然发现自己嫉妒别人),也会把各种人之常情的事情当成症状(如,紧张,焦虑,脸红,口吃一类),虽然理智的思维可以减轻他的焦虑,但理智的思维并不能让他意识到与减轻对自己的逼迫。毕竟,他因为自己不能成为神而痛恨自己,如此的恨往往集中在症状上,但越是沉浸在对症状的执着,越反映出他对真实自己的抗拒。

 

越是恐惧他人,越说明一个人无法面对自己;越急于去除缺点或症状,越说明一个人活在伪装之中。但因为他无法接受与面对自己,因此他就越加急于改造自己,改变自己,为了减轻自卑与自恨,患者会想尽办法,逼迫自己做好自己想要做好的一切,幻想因此解脱。但他的努力不但没有减轻自卑,反倒让他陷入误区——毕竟,他的自卑不是因为他不好,而是他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好——拼命地努力,去除自己做人人的局限性与失败,不但没有让他找回自信,反倒让他更加痛恨自己。比如,一位女性患者觉得自己胖,就拼命减肥,结果她找回了“自信”,但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自己不善言谈,结果她就逼着自己在各种场合锻炼自己,似乎她有了好“口才”,后来她又觉得自己工作不好,结果努力考上了公务员,之后她又觉得自己不够漂亮,又花了一万多做了双眼皮,似乎她终于解决了自己的一切问题与缺点,似乎她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地,结果别人的一句话又让她陷入到了深深的抑郁与自卑之中,一位阿姨奇怪地问她:你都已经变瘦了,怎么还没有男朋友?其实,本来是别人一句无心的话,却成了她的梦魇,毕竟她都努力了这么久,却依然不够好,依然没有达到十全十美,依然不能让所有的人都觉得她已经够好了,因此她又开始疯狂地找男友,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但她的努力非但没有找到坚实的自信,反倒在生活中却会不断发现自己更多的不足,她就好像一头疲惫不堪的老黄牛,最终会被自己无情地要求压垮。

当他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消除自己的“污点”的时候,那么他就会选择逃避,毕竟逃避了让他难堪的人或事,他就可以减少内心中的自我否定了。因此,他会直接的逃避人际的接触,他也会认为别人都很坏,进而把自己封闭起来,有时他也会无意识地遗忘过去,遗忘过去的人,活在真空里。因此一些人的人际关系就好像“熊瞎子皮玉米”一般,小学毕业后,他就不与小学同学联系,而初中毕业后,他又很快地忘记了他们,而高中毕业后,他又远离了他们,他的朋友只有身边的人,而少有过去的人,就算有的话,也是他风光时期的。就好像一位男性患者,他永远只和小学同学保持联系,因为那时的他风光无限,而后来却一落千丈,因此他不想让别人记住自己失败的样子,进而就远离了那些让他想起不堪回首往事的人。

而另一位女性患者因为初中的时候被老师批评的特别严厉,因此初中她没有留下别人的联系方式,而高中她也没有照毕业照,似乎她总是想把这一切删除。与此同时,她更喜欢在网络当中,毕竟在网络当中别人看不到他,而且如果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她可以马上换一个马甲。并且在网上聊天,她可以记录,修改,和再看,这样才能找到安全感。因此在生活中,他更希望别人把他当成隐形人。他恐惧现实中的人类,因为人类会发现她的不堪,会记起她的往事会识破她的伪装……

好,成了关键词。当询问患者他怎样才能对自己满意的时候,他往往谈到工作好,友情好,恋爱好,事业好,口碑好……但实际上却是,只要他要求的,都会成为他自卑的点,毕竟他虽然努力,却依然没有做好。因此他成了一个罪人。就好像他已经每天学习到12点,但因为他没有像某些人那样可以学到半夜两点,因此他依然不够努力;虽然他考上了大学,但因为不是211或985,他依然会对自己失望;就算他人际关系很好,但只有有不喜欢他的人,他依然会感觉自己没有把人际关系处理好。因此,虽然他一直努力做好这一切,幻想通过这好这一切来找到自信,但因为他想要的是极致的好,无可挑剔的好,因此他永远都做不好。因此,恐惧成了他继续逼迫自己的动力,他只会强迫性地改变这一切不好,并认为这一切的不好才是自己痛苦的根源,但这样的努力不但没有让他更快乐,反倒让他陷入到更深的焦虑之中。一位觉得自己胖的女孩拼命地减肥,每天徒步十多公里,就算他的脚已经磨出血也停不下来,不仅如此,他还要背着很重的背包,这样才更有效果。经过半年的努力她终于瘦下来了,但却给她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她因为节食得了胃病,也因为长期缺乏营养而出现了闭经。虽然胖的问题解决了,但她依然没有放松,因为马上要面临考试,她又因此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因为她害怕自己考不好。解决了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会马上冒出来,他幻想的春天永远也不会到来,他永远不会对自己满意。

 

当然,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意分为几个层次,有轻度的自卑,有重度的自恨,还有随之而来的自辱与自残,甚至是轻生。接下来就按照如此的层次来解析患者自恨的深度。

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A.阿德勒对自卑感有特殊的解释,称其为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自认为自己的能力、环境和天赋不如别人,以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情绪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这种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一位女性患者是如此评价自己的:“我不能接受我自己的:我脸上的皮肤有点差还有痘痘印,发型也不太适合我,照相不好看,然后还觉得个子有点低,小腿有点粗,人家说要改变那些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你也不用去烦恼,身高那是没法改变的,可是小腿粗,可以去锻炼,貌似这个也很难改变的。其实腿粗点也没什么不好的,身体扎实啊,每次有运动会,我都跑的挺快的,可是我就是觉得难看……”

而另一位男性患者在微信中有这样的留言:

我为什么自卑呢?我长得不帅,气质普通,学习一般,交际能力也很一般,还有点懒,穿着打扮不时髦,有点土,人也不成熟,有点幼稚,说话没什么威慑力,别人也没那么关注我,我肘部还有点残疾。但是也有很多人气质普通,长得不帅,有点懒,穿着不时髦,没那么成熟,说话没那么威慑力,没有别人关注,可是有些人怎么不自卑呢?他过得还蛮快乐。

是不是就是因为我总是要想要比别人长的帅,比别人学习好,比别人穿的时髦,比别人更得到大家的关注,比别人懂得多,比别人找的女朋友好看,懂事,比别人强,比大多数人强,我才如此痛苦?是呀,那样我就不是屌丝了,哈哈,是啊,我就不是屌丝了,但好像那不是我啊,那是一个什么都比别人强的人,跟神一样,但好像生活中好像没有这样的人呀!难道我一直在追求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人生吗?

自卑的人总是注意到自己不好与不足的地方,但他却忽视了自己的积极品质,似乎他的好就是应该的,而不好是不应该的。因此,他终究无法自信起来,就算他积极努力,努力消除自己的不足,但他依然是一个失败者,毕竟真正的自信来自于自我接纳,来自于可以接受那最不堪的自己,但虚假的自负却是来自于把自己的一切变得完美,超越身边所有的人。因此他一直努力改变自己表面上是在寻找自信,实际上却是在维系自负,而这样的结果注定失败,毕竟他不能接受自己那最不堪的一面,因此他永远无法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我。

并且,他与别人的比较也存在问题,总是认为自己不如人的背后其实也说明他总是拿自己不好的地方和别人优秀的地方比,就好像一个唱歌的和跳舞的比舞蹈;一个练习拳击的和别人比绣花;一个长相普通的和明星比外貌,当然如此的比较让他更加自惭形秽。在一次治疗中,一位女性患者因为自己身高矮而自卑,觉得自己不如人,不过在一旁的老公提醒他:邓小平也长的矮,也没发现他不如人。

虽然他羡慕别人,认为别人很好,没有缺点,没有问题,没有症状,并幻想成为别人的样子,但自卑与自负总是相伴相生,或者说,通过自卑的深度,就可以测量自负的高度,而自负的高度,也同样可以评估他遇到挫败的时候自恨的程度——自卑来自于自负幻想,而自负决定了自恨的深度。虽然生活中他无时无刻不感到到低人一等,他希望和别人一样,但如果他真的和别人一样了,他又会不甘心。毕竟他不能接受自己好像身边人一样混日子,似乎三十岁就开始等死了。他只是被症状牵绊,如果没有症状,他就不是现在的自己了,他会更优秀,出众,与众不同。所以在心底里,他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只是他没有“做他自己”。

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就是自我贬损,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做不好,注定会失败。一位女性患者才应聘工作,就开始焦虑,担心自己做不好,被辞退,过不了试用期,就算她之前有做好过的工作,不过她却认为那是因为自己运气好,遇到了宽容的老板,所以才没有辞退自己,如果是下次就不见得有这么幸运了。而且她能做好的事情,也认为是没有价值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好,不值一提。所以,她工作很难长久,因为持续的焦虑会让他陷入到惊恐之中,因此她总是在自认为马上会被辞退的时候,主动离职。虽然她逃避了,却更加自恨,更加觉得做不好哪怕一件事情。因此她就会觉得自己比所有人都要差,并且不认为自己会被人喜欢,就算有喜欢她的朋友,她也认为这是被人同情,所有她也不敢谈恋爱,认为只要别人了解他,就会立马离开他。而在咨询中我吸了一支烟,第二次再见到我的时候,也谈到吸烟是因为对她的厌倦,连我都受不了她了。

当他有想法去做点什么,他也会嘲笑自己,认为这个“丑小鸭”竟然想成为“天鹅”。他就好像一个“毒蛇”一般在奚落自己,如此的口吻像极了小时候他的父母对他的嘲讽。一位女性来访者一个人在外工作,只有过年才会回家一次,离开家的原因就是想离妈妈远点。妈妈教育她的方法是“激将法”,如果她做错了什么,或者即使没有做错什么,父母都会拿她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这让她变的非常不自信,虽然她知道妈妈是太爱自己才这样做的,但她很不喜欢妈妈这样对待自己。每当妈妈当着别人的面说她的不好的时候,她总会默默的走开。并且她在家里的也不敢太开心,因为太开心父母就会说她哪里不好,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等等,所以一毕业我就选择了外地,希望离家远远的。就算她逃离了妈妈,却依然没有逃离他内心中的“负罪感”。在工作的时候,她总会想得很多,担心如果做不好工作,同事们会看不起她、笑话她;在休息的时候她也不能完全的放松,因为她会想起妈妈对她说过的话:你还很差,怎么能放松开心呢?所以他根本就不能放松下来。最后她哭着说:“觉得自己永远不能让他们(父母)开心,永远是他们的负担,也许自己出生就是个错。也许自己一直是别人的负担,也许换个孩子父母会开心的。”

 

“他自己的真实状况会痛苦而清楚地对他进行侵扰,在想象中他像天神一样,在社交活动中他却很笨拙,他想要给某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可是他两手发抖,说话结巴或两腮发红。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无可匹敌的情人,可是他会突然变得阳痿。他想象他能像个男子汉似的和他的上司说话,可是他所能做到的只是傻乎乎地微笑。本可以使讨论永远解决地妙语他要到第二天才想到。他永远达不到他所向往的苗条身材,因为他吃的太多。实际的自我正好变成了和理想化的自我自我捆绑在一起的那个讨厌的陌生人,而理想化自我对这个陌生人感到憎恨和轻蔑。”——卡伦.霍妮

当,这个“陌生人”不断地干扰他,当他无论怎样都无法摆脱,在内心中他不断地滋长对这个“陌生人”的恨,一种深深的憎恨。简单来说,他认为自己不应该是现在的样子,现实中的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应该有能力,有魅力,被人欢迎,可以轻易处理好任何困难,结果现实中的自己却如此的卑微,不堪,被人嫌弃,因此在他心理看待自己就好像仇人一般,就好像正是这只丑小鸭夺走了本该属于天鹅的光环。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松子被嫌弃的一生》中的的松子终其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为照顾别人的情绪而生,从幼年的爹,到后来的每一个男人,她是一个可以为了讨好别人而失去自己的人。但最终对男人的依赖并没有消除他内心深处的自恨与无价值感,最后因自恨产生了自我毁灭的心理,结果她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放弃了一切。

自我憎恨是一种情感,但反之也会成为一种力量,为了逃避自恨,他会更加逼迫自己超越自己,当无法超越的时候,反过来又强化了对自己的憎恨。于此往复,结果如同落入沼泽,更加难以自拔。因此,他会需要别人的接纳、肯定、甚至是异性的爱情、性爱,来拯救自己,通过别人的爱来减轻内心中的自恨。很多心理症患者也如松子一般,开始试图做一个“乖小孩”来取悦父母,后来又陷入到与各色男人的病态依赖之中,当他爱的人不再爱他,他的人生也失去了支撑,进而陷入到了“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深深自恨之中。

当一个人自我憎恨的时候,有时就特别需要恋爱与性爱,因为这让他感到暂时的温暖,去依赖一个他认为强大的人,被一个强大的人所爱,让他暂时感到安全。正如一位女性患者谈到他往往需要一些坚强的“臂膀”,因此他很容易会爱上一些有能力,有权势的人,一些看起来完美的人,和这些人的结合他可以减轻内心中的卑微。但这种行为又严重损害了他作为一个“好女人”的价值观,因此他总是很矛盾,一面需要爱,另一方面又排斥爱。因此他总会做一些很脏的梦:上厕所拉到自己身上了,周围有很多人,好像在集会,她急于找到水来冲洗身上的粪便。其实,“粪便”就是他无法接受自己的,无法接受自己的行为,并觉得自己与行为都很肮脏。

因为她应该具有圣人般的品德,因此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无论是自己做了不道德的事情,还是没有达到自己的应该。一位女性患者谈到因为自己一个同学情绪不好,而自己事情很多所以就没有关心他,不过最后这个同学离婚了。因此她就好像对对方的离婚负有责任,结果就帮助对方找对象来减轻自己的负罪感,不过给同学介绍的人却是一个大忽悠,而又伤了同学的心,因此她觉得自己更加对不住这个同学,因此更加疯狂地给对方介绍对象。当然他知道,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同学,而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罪感而已,只要同学的婚姻不幸福,似乎自己就一直负有责任。

一些人对强大的个体与群体也十分迷恋,因为融入其中,就可以增添自己的力量,减少自己的自恨。所以一些人对成功学特别的着迷,对明星更加的崇拜,当然对治疗师也会特别的光环。毕竟这些人在他的眼中似乎已经达到了他的应该,而和这些人靠近,他也想变成他们的样子,这样就可以摆脱自己这个平凡的躯壳。正如一位患者谈到自己从小的一个栩栩如生的白日梦:就是觉得自己只是一直毛毛虫,并幻想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成为美丽的蝴蝶。

自恨的人,也难以真正地接纳他人,虽然在人前他总是扮演成一副老好人的模样,但因为他内心中是挑剔的,苛责的,用非人类的要求来苛求自己,因此他也同样会用如此的价值观来要求别人,所以越是和他亲近的人,他反倒越加排斥,毕竟无论他的爱人还是孩子,也都没有符合他的要求。虽然他也会压抑自己,试图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好伴侣或父母,但他的苛责总会在无意识中爆发。在不是太熟悉的人面前,他反倒会表现的和蔼可亲,因为他内心缺乏安全感,担心被人排斥,所以在别人面前,他总是会无意识去取悦对方,试图获取他人对他的爱与接纳。有时,他就好像是一个小丫鬟或小太监一般去照顾身边的人,去取悦身边的人。

当自恨达到严重的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自我辱骂和自残的行为,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垃圾、肮脏、下流,竟然也会用一些诸如“婊子”“骚货”“垃圾”等一类的词辱骂自己,比如一位患者看到垃圾就想到到了自己身上,别人吐痰,他也会觉得进入到了自己身体里。而有时患者也会对别人说有病,骚货一类的词很敏感,就算别人只是发出S的声音,他都会觉得对方是骂自己,其实这仅仅是他自我辱骂的投射而已,毕竟在他自己的内心中就如此辱骂自己的。

除了辱骂,患者还会对自己有很多身体的伤害,诸如打自己,掐自己,或用刀子割自己。有时割的浅,他还不解恨,还要多次割很深才解恨。有时,就好像有一个声音,有一个人,在指使他这样做,他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而这一切往往发生在事情不顺利或失败的时候,而他做这一切没有恐惧,也没有同情,说起来的时候也平静地可怕。如此的自虐有时会以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诸如,他会幻想自己要饭,跪在别人面前,被打,被辱骂或去献血。当问道为何要献血的时候,他谈到次当自己做错事情的时候总有一种强迫性的冲动想要去献血,因为只有这时,他才能觉得自己对别人有一点用。她恨不得不杀了自己,如果他没有家人和牵挂也许他真的会这么做。

但就算是死,有时都不能停止他的自恨。在一次治疗中,一位女性患者是如此描述自己这段时间的状态:她谈到自己的情况很糟糕,当她痛苦的时候就很想死,但又害怕死,因为会联想到死后别人总总的不屑,之后这种感觉就好像很多把刀同时插进他的身体,这种感受太难受了。但他又无法接受自己,所以她也想拿把刀刺自己,似乎只有躯体的疼痛才能减轻自己精神的痛苦。所以,她非常绝望,认为自己不会好了,他认为自己无法停止对自己的伤害。但认为总要搞清楚自己为何这么对待自己,她谈到这一切就好像用火在烧自己每一寸肌肤那么痛苦。他细致地讲给我听,是因为她希望我能把这一切痛苦的感受写进书里,让别人也了解这种病的痛苦……

另一位女性患者,只要想起之前犯的错误,无力保护自己的情景,她就会发病——她会在口中会谩骂自己,而且也会用头往墙上撞。但他同时也会认为别人也会看不起他,也会认为他是一个笨蛋,就算他躲在家里,已然会认为别人都在说他的坏话,甚至别人发的qq空间的文章都是在映射她。因此他不敢做错任何一件事情,说错任何一句话,就好像一些秘密团体在窥视着他,稍不留神,就会被抓住把柄而被伤害。

其实,真正可怕的不是别人,而是他内心中对自己的批判,而他的内心也好像住着一个暴君或恶魔一般,无时无刻不在评判他,否定他,苛责他,让他无法看得起自己。恶魔最惯常的表达就是——你应该怎样,你应该如何,你不应该做什么,你应该想什么。在这种种的应该之暴行当中,在种种应该的评判当中,他越来越渺小,越来越可憎,越来越不堪。当然,他只会责怪自己不够好,却没有反思自己种种无情的要求,当他按照天神的要求来苛求自己的时候,他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毕竟他本该如他认为的那般完美,他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一普通的人来对待。

为了解决这一切的痛苦,他会经常想到死,有些患者也会经常幻想如何杀死自己,看到高楼就幻想自己会跳下去。当然大多数时候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毕竟想死仅仅是一种绝望情绪的表达,也想让身边的人注意到自己的痛苦。毕竟,死亡虽然可以消灭现实中的自己,但理想中的自己也不复存在,所以不到彻底地绝望,他是不会真的这么做。

 

我在追求绝对和无限的时候,我就在毁灭自己!!

 

自我毁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毁掉的生活,一种是毁掉自己的身体。所以在患者中我们会观察到,有一部分人几乎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他们不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工作、爱情、友谊,他们把自己退缩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他忽视了自己的的外表,让自己变得邋遢、凌乱、肥胖;他酒喝的太多,睡觉得太少;他不注意健康,吃的太多或太少,不去散步,他荒废他的工作或放弃他的有意义的爱好,变得懒惰。一切都是“是在让她们自己垮掉”。这些病情出现在病人及其自我轻蔑和绝望,以至她们的建设性力量不再能抵消自我毁灭冲动的冲击之时。”——卡伦.霍妮

就好像《被抛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当他失去了他所赖以生存的爱情(病态的依赖),结果他陷入到绝望之中,因此整个人再也不在乎自己的外貌,身材、生活、他放弃了一切。结果从一个美丽的女人,变成了了一个不顾自己健康与生活的拾荒者的模样——懒得洗澡,被别人嫌弃,浑身发散着臭气。

所以无论是精神上毁掉自己,还是肉体上毁掉自己,都是对自己生命极大的浪费,毕竟他的精力都被花在对理想化自我的维系上,而非自我实现,活出本来的自己上。就好像当初中国文革的时候,力量都放在了阶级斗争上,而非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上,结果徒劳地浪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一位读者是这样留言的:心理疾病真是个复杂的东西,在不同的场合也许内心的东西不一样,我有时候在反思中更新着对自己内心的认识。我想我听的最多的是接受自己,但是最跨越不过去的也是这个,觉得我知道是对的但是是废话。我今天看到的一幕感觉挺深,让我感觉到追求那个更好的永远不是终点只会无形中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不满意,就想有了一百万想一千万,这也是欲望的一种,而放弃了去发现现有自己的真诚善良担当,这是我现在意识到对自己的评价。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个大陷阱,我根本不会真正地平静,停息,体会到快乐,接受现有自己才能实现,那时候的不堕落才是出于爱,现在的努力不是为了发现现有自己的好,反而是对现有自己的否定和伤害。。知易行难,慢慢去发现现有自己的好吧,生活的乐趣重点是现在的自己。。

 

当一个人追求卓越的时候,也注定自我毁灭;当一个人沉浸到幻想之中的时候,必定恐惧与痛恨现实;当一个人试图超越平凡的时候,也注定被平凡拉回地面。一个陷入疯狂幻想之中的人,也必定会陷入到无底的深渊经受百般地苦痛。虽然自恨是来自于他脱离现实,他无情要求,他无法接受自己,他虽然是自己的受害者,但这一切的疯狂背后,仅仅显示出了他内心最深处的脆弱,他仅仅是想让自己成长到超越自己的困境,仅仅是为了拯救自己。一位患者告诉我,从小没有爱,结果他产生了两个意想:1、感到自己是没有妈妈的孩子,然后别人都来关心自己2.感觉自己是一个在案板上的猪,任人宰割。对于如此任人宰割的他,不试图超越自我,不试图变得无比强大,他如何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立足?只不过幻想强大,逼迫自己超越自我,更加让他远离自己,讨厌自己,陷入到更深的自恨之中。因此,在每个悲剧的背后,都有一个受伤的灵魂。


更多内容,请关注森知心理公众号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