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专栏/王宇

抑郁:别人都看不起我?

浏览量:5318      发表时间:2019-11-15

别人都看不起我?

 

 【摘子:《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

当我们陷入抑郁的时候就会变得敏感,即使是他人中性的言语或态度都会刺激我们,很容易被我们解读为是对自己的一种轻视或否定。这也成了我们逃避社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毕竟内心中的挣扎如此强烈,这种外在的轻视与否定,就更容易成为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既然他人如此“可怕”,为何还要主动和他人来往?还不如把自己隐藏起来。但如果真的选择了隐藏自己,我们就永远不会有机会发现问题到底在哪里!外界的否定,是一种真实存在,还是一种主观臆断?如果不敢面对我们所恐惧的,就会丧失成长的可能。

有时,这种敏感几乎要达到“妄想”的程度。就算别人在一旁聊天,我们都会担心别人是不是在谈论自己。这种担忧几乎控制了我们的生活,以至于在生活中我们会变得过于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一位患者是这样评价自己的:“生活中的我,就好像是一只吓坏了的小老鼠”。为了逃避他人的否定,他要么就会选择逃避,要么就会表演得完美,以隐藏真实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挑不出毛病。就算是这样,他也不会放松,毕竟他不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到完美,也无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三个方面:外移作用、病态要求、消除自恨。

外移作用:就是一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人身上,认为他人也具有和自己同样的想法。如果我们理智一些的话就会发现,在生活中其实没有那么多人关注我们,也没有那么多人有精力和时间来评判我们,更多的仅仅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外移——不是别人讨厌我们,而是我们一直在讨厌自己;不是别人没有接纳我们,而是我们一只没有接纳真正的自己。一位女性患者,因为在年轻的时候和一个有妇之夫发生过性关系,之后她就认为别人看她的眼神也不正常了,别人都看不起她,所以当她调动工作后,就一直不敢和当年的同事联系。其实,不是别人一直记挂这件事,而是她一直没有原谅自己。她逃避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的一部分——她无法面对的过去与真实的自己。因为外移作用的存在,我们眼中的“他人”已经不再是真正的他人,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已经被外移作用“上色”。也就是说,这时的他人,已经是经过我们加工与杜撰过的他人。就算他人表现出友好和尊重,也会被我们解读为同情或施舍。一些患者问我对他们的印象和看法,就算我说出对他们肯定的话,也会被他们解读为:仅仅是对我的一种安慰或鼓励而已,因为你是咨询师才会如此说,所以不值得相信。一位女性患者,认为没有人会喜欢她。所以在生活中她总是隐藏自己,并且力图把所有的事情做好,以摆脱自卑。在治疗中她也会问起我是如何看待她的,当我说出对她肯定的话的时候,一开始她很高兴,但后来又开始怀疑是否因为我是她的咨询师才如此说,担心如果我不是她的咨询师就不会对她持肯定态度了。其实,不是我在欺骗她,仅仅是她选择性地过滤掉了自己的优点及值得肯定的地方。

雪儿以前在一家摄影工作室打工,后来她成立了一家摄影工作室,自己做起了老板,但这一天却成了她“噩梦”的开始。因为她的工作室和上一家她工作过的工作室在同一条街上,从开业的第一天起,她就背负起了沉重的思想负担,认为自己抢了对方的生意,所以自己不是一个好人。慢慢地,她就开始担心别人也会如此看待她。最后,她就干脆认为别人也认为她是一个坏女人,所以她对他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变得很敏感,就算别人在闲聊,她都担心是在说自己的坏话。

其实,不见得别人真的在讲她,只是她把自己的想法外移到别人身上而已。当一个人无法原谅自己的错误及不完美之处就会有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接着就会认为别人也如此看待他。这样的错误在临床中屡见不鲜,如,一个不自信的人和别人谈话的时候,就算他人皱了一下眉,他都会担心对方是不是反感自己了。一个抱着完美主义观念不放的人,当他没有做到自己期待的完美结果的时候,就会担心别人会因此否定他。当一个人陷入到了自我中心思维的时候,就会认为所有人都是那样看待他的,就算生活中有不同的声音,也会被他无意识地过滤掉。

要解决这种外移作用,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认为别人都看不起自己这种想法,仅仅是一种主观臆断,仅仅是外移作用在作怪。并且也要认识到自卑与自恨的存在,正是因为自恨,才会将自恨外移。所以,只有放弃幻想,才能看清自己与他人。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就算有人对我们持否定态度又如何?难道你需要得到所有人的肯定?这么大的“胃口”,也只能在幻想中被满足,而不是在现实中。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被所有人肯定与接受的人,又何必敏感来自于他人的否定。

病态要求:当一个人被病态自负驱使的时候,他不仅会对自己,也会对他人提出各种病态的要求。在他看来他人就应该对他好,尊重他,爱戴他,关心他,以他为中心。如果别人没有这么做,就很容易被他理解为是一种否定或伤害。其实真实的情况并不是他人在“伤害”他,而是他需要别人的“溺爱”,当别人没有“溺爱”他的时候,就会被他解读为伤害与轻视。所以他所谓的伤害与轻视也不是来自于现实,而是来自于他人没有满足他病态的要求而已。一位女性患者,从小就觉得自己独一无二,很完美。在她78岁的时候,就自感受到了妈妈和姐姐的冷落,因为她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别人无微不至的爱,当没有得到的时候她就会变得愤怒,生闷气。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她依然要求别人要如此“优待”她,当他人没有按照她所期待的样子对待她的时候,她就对他人不满。虽然她希望搞好人际关系,但却往往给人冷漠与高傲的印象,所以没有人喜欢亲近她。从此,她就开始在自己身上找“毛病”,认为正是因为自己不够完美,所以才无法获得“公主”般的优待。因此她对自己变得相当苛刻,不允许自己表现出一点紧张及其它会影响社交的“缺点”。

病态要求有时也会指向自己。当他认为自己就应该表现得完美,无懈可击,受到所有人欢迎的时候,他就会对自己的表现相当的敏感,即使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在他的关注下都会成为“问题”。他可能会担心自己的目光是否会影响别人,担心自己的呼吸是否会让他人反感,担心自己的紧张会不会“传染”给别人,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小偷,或脸红是否让异性觉得自己喜欢对方,担心自己的某些缺陷会“辐射”到别人身上,进而让对方远离自己……其实,如此的担心,隐藏着巨大的“野心”。因为他要把自己表演得无懈可击,所以才会对任何可能影响他形象的东西如此担忧。当他无法继续表演得完美的时候,就会担心别人的否定,这其实仅仅是一种自恨的外移,他恨自己达不到其“应该”。所以这一切和他人根本就没有关系,完全是他内心中的“暗箱操作”。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他人没有义务那样对你。别人对你好,是心意,没有像你期待的那样对待你是别人的本份。毕竟你不是公主,别人也不是你的“奴仆。何况你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表现得完美无缺。只有放弃这种对人及对己的病态要求,才能真正客观地来看待自己和他人,才能获得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才能真正走近别人,别人才能真正走近你。

消除自恨:过于关注“他人是否看得起我?”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过于期待被他人看得起本身就说明一个人缺乏来自于内在的自我肯定。病态自卑者一方面容易将自我否定外移,认为他人都是易于否定自己的,另一方面也会过于依赖外在的肯定,以消除内心中的自恨。理想化自我就好像乌托邦般飘渺,他内心中充满了对这个现实中自己的不满与否定,所以他才急需要“援兵”(他人的肯定),来消除内心中的自恨。但这样做的结果却是他很容易成为他人的“木偶”或“奴仆”,不敢提出哪怕是合理的要求。虽然他也会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却依然无法拒绝别人,害怕得罪别人。这时的人际关系对他而言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与平等的关系,而附带了人际关系本不该承担的责任:消除自恨。因为容易被他人利用或轻视,这个“善良”的人在心中其实也充满了愤怒与不满,但为了讨好他人,他不能把这种不满表现出来,所以他的人际关系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一位女性患者自嘲到:“在工作中用‘呕心沥血’来形容我一点都不过分。”领导对她的批评她不敢反驳,即使责任并不在她。就算她不喜欢某人,脸上也总是带着微笑,同事对她提出的要求她总会满足,结果除了她的本职工作她还要承担如此多的“额外”工作,所以工作和人际对于她来说变得异常艰辛。

不要让人际承担过多的“责任”,毕竟人际不能消除自恨,不能维系自负,就算可以也是暂时的。一个人内心中的挣扎,只能通过自己来解决,而无法通过他人的接纳来达到自我接纳。所以对“别人都看不起我”的担忧,是一种外移作用,而非客观现实。友谊的基石来自于自我接纳,不然只能沦为“神经症式的友谊”。就像一位女性患者,她每个人生时期都需要一个“病态的伙伴”,这样才不至于显得自己很奇怪。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