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专栏/王宇

《走出抑郁症》:真实自我与理想化自我

浏览量:4480      发表时间:2022-03-29

治愈的关键在于接纳自我,摒弃理想化自我,停止两个自我的战争——心理咨询师王宇

最近在某个抗抑郁社群里面,看到一些患者发出消极无助的呐喊:

“有病以后,我的主业是治病,业余上班”

“我就是伪装正常人,但是总是心悸、难受”

“每天上班如履薄冰,但是没办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失去了所有的感觉,不信任一切,做什么事都会自责自己”

……

如果你有过相同的经历,你肯定能对上面的这些绝望的感受深有体会。

如今,随着生存难竞争越演越烈,整个社会的抑郁症、焦虑症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而国人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水平却很低下,导致心理遭到某些创伤以后,缺乏根本性的自我觉知和开导的能力。

加上社会文化的含蓄和偏见,让患者产生严重的病耻感和心理压力,被绝望感和无助感重重包围。

心理咨询师王宇在《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一书提到过自己的经历:

从小到大,由于父母感情动荡,家里经常充斥着令人恐惧的吵架声音。父亲经常不归家,还经常暴力母亲。而他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站在父亲的对立面来保护母亲。

也许从小见过太多这样父母相互伤害的场景,他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比同龄的孩子低人一等。逐渐到了15岁那年,他产生了厌学逃学和躲避人际关系的现象,最后确诊为抑郁症。

由于对未来感到无望,对“无能”的自己感到愤怒和自恨,他一次性吞下了200片安眠片。最后在母亲和外婆深沉的爱、坚守和支持下,他走上了寻医和自救道路,从一名曾经的患者成功蜕变到一名心理咨询师。

王宇老师是如何一步步走出抑郁的牢笼的呢?在书里,他讲到了解决抑郁症最核心的一个点:“内心中的挣扎来自于两个自我的战争——真实自我与理想化自我。只有停止这场战争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1、什么是理想化自我

如果你此时此刻正处于抑郁的状态里,你可以深入到内心感受一下,你的自卑来源哪里?你为何总是不自觉逃避人际关系?你到底在害怕什么?你是否经常幻想自己是一个成功且深受敬仰的人?……

慢慢地,你的内心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声音:

“现在的自己狼狈、无能、没用,自己渴望成为的是成功耀眼的人,因为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与想要的自己差距太大了,所以越想越抑郁。”

导致你内心产生强烈冲突和矛盾的核心就在于,你认为自己应该是一个完美的人。至少是一个强大的、属于主流社会认可和承认的成功的人。

什么是理想化自我?乃是为了逃避现实而在内心中建立的一种理想化的形象。对个人而言,它是绝对完美的,必是生活的最高标准。但它产生的基石是幻想,而非现实,是一种把幻想当成现实的自我陶醉状态。

也就是说,你所幻想的理想化的自我,不是基于现实、你的实际能力所产生的,而是你“错误”认为,原本的自己就应该是这样的人。都是因为抑郁症害了自己,导致自己无法实现完美的自我和“理想”。

了解了“理想化自我”,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两个“自我”:真实自我和现实自我:


真实自我。指的是个人所具有的天赋潜能的一部分,是活生生的,是一个人真正的生命的中心。它使人按照个人的天性及天赋潜能,自由、健康地发展,沿着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

现实自我。是真实自我受环境的熏陶炼铸,所表现出的状况之综合,它是实际的,是现实的。简而言之,它是真实自我的外在表现。但有时它也会被理想化自我所扭曲:为了达到幻想中的完美,逼着现实中的自己以符合幻想中的形象。

从以上三个“自我”的解读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他的自我一定是真实的。他会遵循着自己内心的意愿去追求和发展自我,他追求成功与财富,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自我实现的向往,而不是出于恐惧与自恨。

因此,他在社会上表现出来的“现实自我”,是自然的,给人感受到是一种正常、流动、自由的状态。哪怕遭遇挫折和失败,也能比较从容应对,不因此否认自己。

而当一个人是受到内心的恐惧、自卑与自恨去追求成功与卓越,他的心思就不再“纯粹”。

他不是单纯享受实现自我的快感,享受做自己喜欢的事带来的成就感,他只是在追求一种无所不能的表面东西——他不管自己做的是什么,他只关心做这件事,能不能给他带来高人一等,完美无瑕的形象。

因此,他所表现出来的“现实自我”,必定带着被扭曲、神经症的影子。

理想化的自我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从这一个角度来解读,抑郁仅仅是一种对无法达到理想中自己与理想中生活的一种绝望。



2、为什么抑郁患者要拼命追求“理想化自我”?

因为恐惧。

因为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

因为无法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一个人之所以会陷入拼命追求“理想化自我”的境地,主要跟他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有关。

第一种情况。这类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都不太良好。

在原生家庭层面,他可能生活在一个冷漠、暴力、斥责或长期受到忽视、打压和疏离等等的糟糕环境,或者父母本身也有神经症的性格问题,比如如过于追求完美、吹毛求疵、严重自恋、情绪不稳定等。就会让孩子体验到不安全感,形成基本焦虑。

因此,王宇老师在书里说:为了克服焦虑,他就会试图把所有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以博得周围人的肯定,借以减轻心中的不安全感。这种扭曲的心理防卫机制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信念及内在驱力。

这类孩子长大后会缺乏自我肯定,一旦事情做不好,总是把攻击的矛头指向自身,认为自己有问题。可以称为“病态自卑者”。

以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创伤性经历导致的“完美主义。也是一个病态自卑者在成年后拼命追求“理想化自我”的起源。



还有一种情况,追求理想化自我是为了维系优越感。如果说既往创伤性的经历容易导致一个人缺少内在的自我肯定,继而通过达到幻想中的“完美”来应对现实。

那么,当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受到无微不至、无限溺爱的养育时,对他而言也是另类的“创伤”。

因为他一直生活在备受关注和赞扬的目光和声音里,他就会形成唯我独尊的性格,总觉得自己是神,是众人仰慕明星。

于是成年后,脱离了养育者营造出来的虚幻的环境,他往往很难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现实。

那么在成年的生活里,他会不断做出一些行为来维系自己的优越感和高人一等的错觉。他无法面对真实有缺陷的自己,也很难听得进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他总觉得别人应该以他为中心,应该仰望他。

这一类人我们可称之为“病态自负者”。

3、如何才能治愈抑郁?

王宇老师认为,如果一个人无法放弃对“理想化自我”的追求,那么他的神经症就永远没法真的治愈。

也就是说,抑郁症患者只有放下无时无刻的更高自我的追求,才能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千万不要幻想着变好了,变优秀了,变成自己想要的那个人以后再开始生活。

而是从当下,从此时此刻开始,带着有缺点的、不完美的自己投入到生活当中。


许多抑郁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在于,无法放弃对“理想化自我”的追求。

他总觉得,真正的自己应该是优秀的,应该是受欢迎和成功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病恹恹,内向失败、缺少朋友。都是因为症状毁了自己的生活,毁了让自己功名成就的机会。

其实,认真分析一下便可得知,他所谓的成功与优秀,根本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而是通过幻想来支撑的。

只是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平庸,才极力通过追求“理想化自我”,说服自己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实现理性的自己。

这样做导致的后果就是他厌恶嫌弃现在的自己,产生逃避现实的行为,而症状却在一天天加重。

也许你会有疑惑,为什么普通人追求理想,就是爱生活有上进心的表现,而抑郁者追求理想的自我,就是病态呢?如果放弃了这一层的追求,自己与咸鱼有什么区别?

其实,追求理想本身没有错。错在错在于,抑郁患者是被恐惧所驱使,被自卑和自恨驱使,

而不像普通人是出自爱与实现自我的需求去追求理想。

这时候追求理想,不再纯粹是因为热爱和实现自我,而是想通过达到理想自我,“杀”死现实里那个自卑没用的自己。



可一个人如此之恨真实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又如何能够实现和满足他呢?源头错了,后续的一切行为都是错的。真实自我被压抑太久,心理一定会生病。

因此,当一个人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时,他所做的一切行为就会带着一种强迫性质,他无法体会到这个过程的美好,实现自我的快乐。他只是被内心的恐惧驱使和控制,慌乱赶路而已。当他发现现实与他想达到的理想差距太大时,他难以接受,于是症状就出现了。

其实,抑郁患者的真实自我并没有那么糟糕,只是他将自己的缺点放大了,只是他在成长经历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的支持和保护,缺少必要的自我认可,才会引发恐惧和焦虑。

就好像一个人觉得无人可依靠、生活是可怕的,那么他只能尝试不断变得强大和成功来企图自己保护自己。他不过是想利用成功来包装那个内心脆弱的自己。

从这层面来看,抑郁者需要同情自己,呵护自己,而不是疯狂逼迫自己必须成功,必须强大……不断伤害自己,把自己逼上绝路。

由于内心中的战争,患者既不敢面对现实,也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所以,他一直活在虚假的世界之中,并因此竭尽全力地逃避现实,毕竟,现实只会打破他的幻想。但不敢面对现实,不敢活得真实,就永远无法摆脱这无形的枷锁,就永远无法找回真我。

所以,想要获得成功没有错,你想利用成功来扼杀真实的自己,就是有问题的。你只能用真实的自我示人,去和别人交往,去追求理想,你的生命才能流动。


所以,放弃吧。放弃追求更好的自己,全然接受眼前这个普通的自己,去好好爱真实的自我。不要再幻想自己哪一天会变得很优秀,超越所有的人。那样的想法只会让你画地为牢,失去自由。

等你能够真正接纳真实的自我了,你所产生的追求,才是有意义的,也才可能逐渐在生活里真正建立起你想要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你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宁静,你真正成为了一个心灵自由、而不是终日生活在紧张和恐惧当中的人。

最后,所有在情绪里受苦的人,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到你。加油~!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作者:子蓝,一名有温度兼有深度的心理疗愈师,心灵写作教练,深度研究个体心智成长。如果你渴望通过心理学获得内在成长与身心灵疗愈,欢迎关注@听见蓝说,我将陪伴你穿越黑暗,走到隧道尽头,直至拥抱光明。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